小麦基因枪法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岩

作者: 孙岩;王广金;黄景华;刁艳玲;郭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基因枪法;幼胚愈伤组织;培养基;筛选剂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6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31-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基因枪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转化效率,对培养基、筛选剂浓度和轰击距离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 S、2M S和B5三种培养基对东农7742、龙6239、龙辐麦3号、龙辐麦8号、龙辐麦10号、龙麦26的幼胚进行组织培养时,最佳培养基是M S培养基。采用PPT对龙辐麦8号、龙辐麦3号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龙辐麦8号的适宜筛选浓度为5 m g/L,龙辐麦3号为10 m g/L;用G 418对龙麦26、龙辐麦3号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适宜的筛选浓度为25 m g/L。此外,用东农7742、龙辐麦3号、龙6239和龙辐麦10号的幼胚愈伤组织为靶材料进行基因枪轰击时,轰击距离3、6、12 cm与9 cm之间分化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适宜的轰击距离为9 cm。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hpRNA和pac1基因介导抗大麦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 张文蔚,肖红,李世访,成卓敏. 2006

[2]高亲和铵转运因子在春小麦中的遗传转化研究. 张宏纪,刘东军,孙岩,郭怡璠,刘文林,杨淑萍,宋凤英. 2014

[3]小麦花粉管通道形成时期的研究. 黄景华,王广金,孙岩,刁艳玲. 2004

[4]多年生黑麦草高频丛生芽增殖培养体系的研究. 刘珍,袁庆华,王瑜,王锁民. 2010

[5]抑菌剂和筛选剂对香蕉受体系统的影响. 范武波,赵辉,朱芸,彭明,曾会才. 2009

[6]香蕉对甘露糖和木糖的敏感性研究. 赵辉,范武波,朱芸,曾会才,黄通谋,彭明. 2010

[7]利用草甘膦作为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筛选剂的可行性分析. 岳岩磊,于丽杰,孙石,韩天富,侯文胜. 2012

[8]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效应及优良基因型筛选. 吕学莲,白海波,蔡正云,董建力,高晓原,陈雪,李树华. 2011

[9]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崔海瑞,方仁,程增书. 1991

[10]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姚翠琴,邵琳,苏敬国,李新杰,王子霞. 2010

[11]提高小麦体细胞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研究. 程在全,王芳,宋令荣,普双有,黄兴奇. 1999

[12]小麦花药培养各种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董艳辉,赵兴华,李亚莉,王亦学,任永康,王长彪,唐朝晖. 2018

[13]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汪由,吴禹,王岩,李兆波,王光霞. 2010

[14]修饰的cry1Ac基因导入籼稻明恢81获得抗虫纯合系. 曾千春,吴茜,周开达,冯德江,王锋,苏军,IAltosaar,朱祯. 2002

[15]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导入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研究初报. 郑霞,陈定虎,季良越,胡彦民,汤继华,周广和. 2003

[16]基因枪转化法对抗旱基因导入玉米的研究. 李志亮,吴忠义,杨清,张希太,叶嘉,邢浩春,陈建中,黄丛林. 2016

[17]植物外源基因转移技术综述. 杨永智,王舰,张艳萍,周云,孙海宏. 2007

[18]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张晓芬,王国云,杜和山,陈斌,温长龙,耿三省. 2018

[19]转Bt cry1Ah基因抗虫玉米的获得及其遗传稳定性分析. 郎志宏,王延锋,张杰,何康来,黄大昉. 2010

[20]BADH基因转化水稻的方法比较. 卢德赵,祝水金,钱前,王慧中,颜美仙,黄大年.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