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穗膨大多行数玉米突变遗传性状鉴定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萌

作者: 杨萌;文仁来;田树云;黄爱花;邹成林;莫润秀;翟瑞宁;黄开健;韦新兴;谭业琴;何雪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雌穗;行数;SSR标记;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81-88,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鉴定、分析从广西亚热带玉米群体改良中收集的雌穗膨大多行数玉米材料的表型性状及遗传背景,通过调查该材料及其杂交再自交分离群体后代的雌穗部位农艺性状,利用F2∶3分离群体分析其雌穗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制作幼嫩雌穗的石蜡切片和番红固绿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组织结构的形态变化,同时利用40对SSR标记和另外23份广西育种骨干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明确该批材料的遗传背景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结果表明,该多行数玉米材料雌穗变异性状具体表现出穗行数增加、果穗变粗、穗轴变粗、穗扁化和轴扁化5种主要特征,由多个QTL调控,其中2~3个QTL调控影响穗行数,基因间具有累加效应,通过调控幼嫩雌穗分生组织细胞过度发育使雌穗在生长过程中心皮相互挤压,形成扁化的穗轴和膨大的雌穗;通过聚类分析将25份样品划分为3个杂种优势群,本研究材料属于具有温-热混合血缘的改良瑞德种质。该雌穗膨大多行数玉米材料为新的未知基因变异,一方面可利用温-热×热杂种优势配对模式对其进行杂交组配,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挖掘其控制穗行数的QTL,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雌穗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李成,王瑞莲,王学敏,王艺瑄,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 2018

[2]内源激素对不同穗库特性玉米自交系雌穗发育的影响研究. 王久光,吕学高,王国强,刘志斋,刘朝显,蔡一林. 2014

[3]玉米雌穗和雄穗外部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郭红亮,郑向阳,王国平. 2018

[4]NAC类转录因子在玉米未成熟雌穗发育中的作用. 朱昀,付俊杰,李朝炜,王国英. 2011

[5]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6]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常金华,夏雪岩,张丽,李荣改,刘国庆,罗耀武. 2006

[7]普通小麦品种科成麦2号抗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分子作图. 邓光兵,龙海,潘志芬,唐建. 2011

[8]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08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鉴定、基因推导与分子标记定位. 王丽敏,张增艳,徐世昌,王丽丽,辛志勇. 2007

[9]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曾亚文,申时全,徐绍忠,文国松,罗龙,程德兵,王象坤,李自超,普晓英. 2004

[10]黄瓜白色果皮基因遗传规律及定位研究. 董邵云,苗晗,张圣平,刘苗苗,王烨,顾兴芳. 2012

[11]源自ICARDA小麦hm18的抗条锈性研究. 郑建敏,颜泽洪,夏先全,刘于斌. 2012

[12]对大豆耐萎蔫材料PI471938根系和地上部的性状鉴定、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吕彩霞,郭建秋,王英,冷建田,杨光明,侯文胜,吴存祥,韩天富. 2010

[13]成熟黄瓜果皮红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 刘书林,顾兴芳,苗晗,王敏,王烨,Todd C.Wehner,张圣平. 2014

[14]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2011

[15]人工合成小麦CI191抗条锈病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标记定位. 刘慧娟,陈洋,徐世昌,何名召,辛志勇,张增艳. 2010

[16]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系)遗传差异分析. 王瑾,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宋亚辉,郝军会,张朋娟. 2016

[17]棉酚腺体和棉酚含量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朱美霞,李永起,戴小枫. 2004

[18]水稻穗部簇生突变体(Cl-dz)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周鹏,邓其明,涂诗航,郑家团,李平. 2012

[19]黄瓜种瓜红色果皮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刘书林,顾兴芳,苗晗,王敏,王烨,ToddC.Wehner,张圣平. 2013

[20]水稻抽穗期基因Hd7m的定位及遗传分析. 曾莲,张华,柳絮,宣宁,李军,李广贤,杨永义,姚方印,刘开启.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