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两系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适应性AMMI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久

作者: 杨久;卢义宣;辜琼瑶;刘晓利;李华慧;黄平;奎丽梅;徐开荣;刘义富;吴云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南;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生态型;适应性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0 年 S1 期

页码: 139-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3个不同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95076S(粳型)、培矮64S和蜀光612S(籼型)为测验系,分别与来自云南不同海拔的15个籼粳类型育成种和恢复系按NCⅡ配制出45个F1(3×15)杂交组合。在云南省石屏县(海拔1 000 m,籼稻区)、弥勒县(海拔1 450 m,籼粳交错区)、玉溪市(海拔1 650 m,粳稻区)3个试点进行多点试验,用AMMI模型分析单株产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V23在石屏和玉溪都表现较好;在弥勒V12、V10和V32等3个组合可以继续扩大示范;V32适宜在玉溪种植;在石屏V36表现较好。因此,推荐V12和V23等2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V10、V32、V20和V36等4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预备试验。单株产量试验资料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3%和49.17%,两者变异累计达到82.17%,说明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较小,3个试点均能让基因型充分表现出产量潜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 杨琼芬,李先平,卢丽丽,包丽仙,白建明,何云昆,隋启君. 2009

[2]中国主栽蓖麻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王沛琦,胡尊红,杨谨,张锡顺,严洪斌,刘旭云,胡学礼. 2017

[3]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在云南种植适应性分析. 张美华,符明联,余绍伟,贺斌,李云波. 2012

[4]几个不同省份来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云南的适应性初探. 吕永刚,李小林,邓伟,张锦文,程卯,年伟,徐雨然,谷安宇,叶昌荣,安华,吕莹,鲁志良. 2018

[5]外引鹰嘴豆云南适应性评价. 于海天,杨峰,王丽萍,吕梅媛,牛文武,唐永生,何玉华. 2019

[6]引进法系大白猪的适应性及防疫技术初探. 李明波,宋忠旭,董斌科,孙华,梅书棋. 2013

[7]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2000

[8]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制种技术.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施伟,张桂云,孙一标,赵绍路,宛柏杰,严国红. 2017

[9]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2017

[10]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的选育. 黄宗洪,向关伦,周维佳,杨占烈,甘雨,王际凤,潘建慧. 2004

[11]深两优5814特征特性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莫千持,王鹏,刘助生,周宾,杨行海,张宗急,邓春恒. 2013

[12]两系杂交稻孟两优838在广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蒙秀锋,叶万余,黄世旅. 2015

[13]两系杂交稻华两优8235在玉林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 2015

[14]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邹江石. 2010

[15]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及其母本盐161S的选育与应用. 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单忠德,姚立生. 2014

[16]双季晚籼准两优608在衡东6.742hm~2示范单产超10.5t/hm~2栽培技术. 龙和平,郭守斌,颜焱炳,钟其全. 2012

[17]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高产制种特点与技术(英文).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2017

[18]两系杂交稻盐两优22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姚立生. 2016

[19]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邱趾忠,李任华. 2000

[20]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制种技术(英文).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朱国永,唐红生,何冲霄,任仲玲,刘凯,施伟,张桂云,孙一标,赵绍路,宛柏杰,严国红.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