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粳稻两类群体种子活力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洋

作者: 王洋;郭媛;洪德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Oryza sativa L.);种子活力;有利等位变异;自然群体;家系群体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0 年 36 卷 05 期

页码: 754-7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发掘粳稻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可为培育适于直播的高活力粳稻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以太湖流域粳稻94个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和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家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斜板发芽法发芽,调查生长7d的幼苗根长、苗高和干重3个种子活力性状,采用Tassel软件中的GLM方法和Win QTL Cartographer2.5软件中的CIM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性状的QTL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1)在太湖流域粳稻自然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共发掘出42个控制种子活力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其中控制根长的17个,控制苗高的13个,控制幼苗干重的12个。携带种子活力性状优异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材料有滇屯502选早、扬稻6号、开青、籼恢429和C堡等。(2)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9个与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QTL,其中2个控制根长,4个控制苗高,3个控制幼苗干重。除控制幼苗干重的qDW-2a的有利等位变异RM525-143bp来自秀水79以外,其余8个位点的有利等位变异均来自C堡。(3)两类群体均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根长关联的SSR标记位点,均在第2、第8和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与苗高关联的位点,均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幼苗干重关联的位点,且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优于和多于家系群体的等位变异。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 江建华,陈兰,刘强明,赫英俊,洪德林. 2012

[2]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刘金波,王宝祥,刘晓丽,李健,杨波,方兆伟,卢百关,刘艳,迟铭,周振玲,陈庭木,秦德荣,徐大勇. 2014

[3]氮素对粳稻花后光合响应曲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金磊,李霞,刘小龙,柯希欢. 2014

[4]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2014

[5]草鱼种群SSR分析中样本量及标记数量对遗传多度的影响. 李鸥,赵莹莹,郭娜,鲁翠云,孙效文. 2009

[6]牙鲆渤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永新,朱以美,刘英杰,高磊,方辉,韩刚,王玉芬,姜秀凤,刘海金. 2013

[7]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的形态性状变异调查. 肖晗,应存山. 1996

[8]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谭杰,孙慧玲,刘萍,杨爱国,燕敬平,刘志鸿,周丽青. 2007

[9]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的繁殖力评估(英文). 冯广朋,张航利,王海华,徐静静,姬慧,庄平. 2018

[10]EcoTILLING技术及其应用. 李建春,李锡香,宋明. 2007

[1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能量代谢比较. 冯广朋,张航利,庄平. 2015

[12]水稻白叶枯菌自然群体的毒力结构与致病力的关系. 殷尚智,过崇俭,张长平,陈毓苓. 1990

[13]崂山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 袁伟,林群,王俊,孙坚强,陈瑞盛. 2015

[14]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血淋巴生化指标的比较. 张航利,冯广朋,庄平,王瑞芳,章龙珍,王海华. 2013

[15]基于SLAF-seq技术枇杷SNP位点开发. 李晓颖,郑少泉,徐红霞,胡文舜,陈秀萍,邓朝军,陈俊伟. 2021

[16]棉花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的影响.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2014

[17]浅谈花溪灰萝卜种子最佳收获期. 李娟,雷霞,牟琼,杨春燕. 2015

[18]不同贮藏方式对棕榈种子Q2值的影响. 李晨,赖齐贤,明胜,张丽影,李湉,陈敏. 2017

[19]盐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 刘惠静,夏俊丰,郝建全,孟庆良. 2014

[20]氧传感技术及其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赵光武,阮关海,陈合云,曹栋栋,羊敏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