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寒冷稻作区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长明

作者: 吴长明;曹静明;傅秀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育性转换;杂交粳稻;光敏核不育水稻;寒冷稻作区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3 年 7 卷 02 期

页码: 113-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发现与深入研究给杂交粳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但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特点又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因此,为了采用相应的育种手段在寒冷稻作区利用这种资源,尚需进一步弄清其在本生态区的表现特点。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31116S等代表性的粳型PGMR的育性转换特性和开花习性,为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寒地杂交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989年自辽宁、武汉等地引入31116S、N5047S、6085S、6283S等4份有代表性的粳型PGMR,并经海南自交繁殖,1990年在吉林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43°31′N)分期播种(表1)。并以31116S为试材,每隔3~4d播种一批(图1),4叶1心时移栽大田,株行距13.3cm×30cm,3行区,每行20株。以31116S、N5047S、6085S、6283S为材料,设置13.0、13.5、14.0、14.5、15.0h 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具体做法是每处理用塑料槽种30株,株行距10cm×20cm,同一光长处理的不同材料种植于同一槽内,用3层黑布遮光严密。以上各不同处理在抽穗期用I_2-KI染色观察20个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光敏核不育水稻的温光反应研究. 尹华奇. 1991

[2]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Ⅰ.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程式华,孙宗修,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 1990

[3]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Ⅱ.人工控制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孙宗修,程式华,闵绍楷,熊振民,应存山,斯华敏. 1991

[4]与水稻光敏核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鉴定和染色体定位. 江树业,陈启锋,方宣钧. 1999

[5]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Hs-1可育和不育幼穗m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江树业,吕蓓,陈启锋,方宣钧. 2001

[6]水稻农垦58与农垦58s的RAPD和ISSR分析. 江树业,陈启锋,方宣钧. 2000

[7]长日照下栽培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小穗育性观察(简报). 薛光行,赵建宗,陈长利,陈平. 1993

[8]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探讨. 王才林,邹江石. 1990

[9]光敏核不育籼稻Hs-1可育和不育幼穗cDNA文库的构建. 江树业,陈启锋,方宣钧. 1998

[10]小麦雄性不育育性转换相关基因TaG3BP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周琳磷,宋国琦,李红燕,胡银岗,何蓓如. 2010

[11]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汤继华,赫忠友,陈伟程,谭树义,谢惠玲,李永亮. 2003

[12]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稳定性研究. 尹华奇. 1992

[13]温光条件对龙特浦A育性影响的研究初报. 顾来顺,高恒,何顺椹,姚立生,孙明法,杨立彬. 1994

[14]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稳定性. 尹华奇. 1992

[15]三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沙的育性观察. 武小金. 1990

[16]低温敏感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7

[17]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孙宗修,于永红,胡国成,肖晗,斯华敏,付亚萍. 2000

[18]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权威,孙辉,赵昌平,刘黎明,于卓. 2007

[19]粳稻光敏核不育系93—926s的育性转换研究. 牛芝霞,邹美智,李艳萍,牛景,张维强. 1999

[20]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9-2S的育性在杭州的观察. 李振宇,徐红岗.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