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文强

作者: 吴文强;代越琪;陈天青;隋建枢;罗永露;王伟;何庆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藜麦;单株粒重;GBS;QTL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3 年 42 卷 009 期

页码: 45-48,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单株粒重是影响藜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藜麦单株粒重形成的遗传基础,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遗传区段,本研究以单株粒重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构建的 120 份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基于 GBS测序和表型鉴定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 QTL.结果定位到 7 个控制藜麦单株粒重的 QTL,分别位于第 3 条染色体的qSPW3-1、qSPW3-2,第 4 条染色体的qSPW4,第 5 条染色体的qSPW5,第 7 条染色体的qSPW7-1、qSPW7-2,第 12条染色体的qSPW12;单个 QTL可解释 6.09%~10.17%的表型变异,QTL的变幅为 10.54~401.86 kb.

分类号: S519

  • 相关文献

[1]采用GBS-seq技术构建甜瓜高密度遗传图谱. 张学军,杨文莉,张永兵,张健,郭丽霞,杨永,李寐华,伊鸿平. 2019

[2]高温胁迫对不同耐性大豆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 靳路真,王洋,张伟,徐晋豫,申战士,谢甫绨. 2019

[3]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张京社,杨玉东,王志忠,赵俊彪. 2006

[4]油用向日葵资源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梁春波,黄绪堂,王文军,李岑,周菲,王静,郭永利. 2013

[5]鼓粒期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根系的影响. 郑伟,杨国珍,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张茂明,王庆胜,郭美玲,刘忠堂. 2014

[6]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单株粒重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振帮,朱荣胜,高运来,刘春燕,蒋洪蔚,韩冬伟,胡国华,陈庆山. 2011

[7]干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唐怀君,刘成,孙宝成,王天宇,黎裕,石云素,宋燕春. 2012

[8]莜麦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崔林,范银燕. 1985

[9]蓖麻不同雌性系的农艺性状评价与相关分析. 吕二锁,王树彦,严兴初,谭美莲,李心文. 2011

[10]基于GBS技术的新杨绿壳纯系蛋鸡SNPs检测. 张彩云,王晓亮,涂盈盈,叶绍辉,姚俊峰,杨长锁. 2018

[11]利用GBS技术研究240份宽皮柑橘的系统演化. 王小柯,江东,孙珍珠. 2017

[12]基于GBS技术的不同鸽种群体进化分析. 张蕊,穆春宇,常玲玲,卜柱,杨明军,夏爱萍,杨晓明,汤青萍. 2023

[13]基于GBS技术的铁皮石斛种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付曼曼,吴超,丁晓瑜,林森洪,黎侠,郭方其. 2022

[14]基于GBS技术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SNP特征的分析. 董世武,王天骄,刘华淼,王磊,唐丽昕,邢秀梅. 2019

[15]基于GBS技术开展柚类资源群体遗传评价并发掘酸含量相关基因. 江东,王旭,李仁静,赵晓东,戴祥生,柳正葳. 2023

[16]基于GBS测序的不同来源菊花种质遗传结构分析. 付曼曼,叶琪明,吴超,董彬,方丽,李小白,丁晓瑜,陈炜,陈天烺,郭方其. 2023

[17]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程斌,高旭,曹宁,辛智海,何庆才,张立异. 2017

[18]藜麦EST-SSR的开发及通用性分析. 张体付,戚维聪,顾闽峰,张晓林,李坦,赵涵. 2016

[19]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任永峰,王志敏,赵沛义,宋洁,栗艳芳,骆红,邓万云. 2016

[20]新型叶菜类蔬菜-藜麦菜的营养与潜力. 崔纪菡,魏志敏,刘猛,赵宇,宋世佳,李海鹏,夏雪岩,李顺国.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