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改良籼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传光

作者: 刘传光;江奕君;林青山;高云;刘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玉米;远缘杂交;籼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03 年 04 期

页码: 9-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将玉米的某些外缘遗传物质导入水稻,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特异种质。试验选用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D1s为母本、超甜型甜玉米品种金银粟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多代选育育成了新型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其配组的新组合在初步的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在改良籼稻两用核不育系上取得的成效,对扩大水稻遗传背景,丰富水稻基因库,充分利用植物远缘杂种优势,提高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开辟了新的途径。

分类号: S511.210.3

  • 相关文献

[1]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改良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之SSR分析. 刘传光,江奕君,毛兴学,高云,刘军,林青山,李晓芳. 2006

[2]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156S生育特性研究.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惠. 2008

[3]两用核不育系P88S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遗传转化研究. 成平,陈锦,袁定阳,夏石头. 2013

[4]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类型及各生态区选育两用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 邓晓湘,唐莉,唐传道. 2000

[5]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花药培养条件的研究. 邓晓湘,符习勤. 2000

[6]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再生复育及利用评价. 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慧,杨占烈. 2000

[7]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云,龙云星,奎丽梅,徐高峰,涂建,辜琼瑶,李华慧,黄平,卢义宣. 2017

[8]标记两用核不育水稻M2S的花药培养及遗传分析. 朱旭东,曾大力,斯华敏,钱前,孙宗修,闵绍楷. 2002

[9]优质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旭98S的选育与应用. 杨通洲,舒畅,易杨,圣忠华,汤洪,王茔芳. 2015

[10]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评价.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柳武革,黄德娟. 2003

[11]水稻优质温敏核不育系“科丰S”的选育及特性. 雷建国,余传元,肖宇龙,李马忠,涂起红,汪洋. 2006

[12]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多样性与抗性品质基因分析. 管俊娇,张建华,奎丽梅,涂建,邓伟,徐雨然,谷安宇,张锦文,蓝舵,李小林. 2024

[13]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相关研究进展. 赵琳,骆乐谈,詹生华,葛忠德,石江. 2018

[14]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1997

[15]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2006

[16]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蔡华,马传喜,周淼平,马鸿翔,陆维忠. 2004

[17]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顾坚,刘琨,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单芹丽,杨木军. 2006

[18]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刘辉,陈纯贤,孙敬三,王子宁,郭北海,方仁,王景林. 1996

[19]大刍草血缘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华,何丹,何国权,沈昌埕,蒋晓芳,税红霞,卢庭启. 2013

[20]新型饲草玉淇淋58的性状、遗传及饲草潜力. 程明军,苏月贵,李志龙,蒋维明,张红芬,郑名敏,荣廷昭,周树峰,吴元奇,曹墨菊,唐祈林.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