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黄姑鱼的繁殖生物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楠

作者: 林楠;姜亚洲;袁兴伟;凌建忠;杨林林;李圣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姑鱼;繁殖生物学;象山港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4 期

页码: 389-3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1+龄和2+龄个体组成;在繁殖期间,1+龄鱼中52.74%的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2+龄鱼中93.75%为性成熟个体。通过对性腺指数和雌性个体性腺发育各期所占比例的月变化分析,可知黄姑鱼的产卵时间为5~7月,繁殖盛期为6~7月。各月黄姑鱼的肝脏指数和肥满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性腺指数呈相反趋势变化。黄姑鱼卵径分布具有2个明显波峰,说明黄姑鱼在一个繁殖期内可进行多次产卵,属于短期分批产卵类型。研究显示,象山港黄姑鱼1龄鱼中性成熟个体的比例较高,开始呈现出繁殖群体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象山港黄姑鱼的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 林楠,姜亚洲,袁兴伟,郭靖,凌建忠,杨林林,李圣法. 2013

[2]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早期生态适应特征.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林楠,凌建忠. 2020

[3]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及增殖群体利用方式优化. 姜亚洲,林楠,刘尊雷,袁兴伟,李圣法,程家骅. 2016

[4]天津地区黄姑鱼人工繁殖技术. 逯云召,宓慧菁,于燕光,钱红,王麒麟. 2018

[5]黄姑鱼异质雌核发育子代的遗传分析. 谢仰杰,杨育凯,王志勇,蔡明夷,翁朝红. 2020

[6]黄姑鱼群体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韩志强,高天翔,韩冰,庄志猛. 2009

[7]低盐胁迫对黄姑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张晨捷,张艳亮,高权新,彭士明,施兆鸿. 2015

[8]海洋暖化和酸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姚建平,单秀娟,陈云龙,魏秀锦. 2018

[9]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黄姑鱼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 王孝杉,张晨捷,彭士明,施兆鸿,宋泰. 2018

[10]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韩志强,高天翔,王志勇,庄志猛,苏天凤. 2006

[11]低盐胁迫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鳃离子调节、呼吸代谢酶和皮质醇的影响. 施兆鸿,张晨捷,彭士明,张艳亮,王建钢,高权新. 2015

[12]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孙超,朱玲,毛玉泽,范艳君,周春娅,杨傲傲,朱伟,庄志猛. 2014

[13]滨海电厂温排水对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傅强,朱礼鑫,沈盎绿,李道季. 2015

[14]象山港中部养殖区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在生境修复过程中的变化. 李秋芬,有小娟,张艳,毛玉泽,焦海峰. 2013

[15]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摄食习性. 林楠,王宇坛,陈渊戈,姜亚洲,袁兴伟,李圣法,凌建忠. 2017

[16]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功能群组成与功能群多样性. 姜亚洲,林楠,袁兴伟,焦海峰,李圣法. 2014

[17]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凌建忠,姜亚洲,孙鹏,袁兴伟,张辉,唐保军. 2021

[18]海洋牧场营造设施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以象山港为例. 高倩,凌建忠,唐保军,孙鹏,姜亚洲. 2021

[19]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 唐峰华,李磊,廖勇,王云龙. 2012

[20]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 陈涛,廖勇,王云龙,姜亚洲,林楠,陈海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