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月梅

作者: 李月梅;曹广民;徐仁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地利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8 年 36 卷 14 期

页码: 269-271+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原生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油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S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3种土壤0~40 cm土体内,S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13.13、111.61和93.54 t/hm2;LF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0.36、8.93和5.83 t/hm2。人工草地与高寒草甸相比,0~40 cm土壤SOC含量间差异不明显,但LFOC高16.01%;耕作20年的农田中,SOC和LFOC分别较高寒草甸低16.19%、34.71%。[结论]人工草地土壤中总SOC和LFOC则略高于高寒草甸,明显高于农田,人工草地和高寒草甸的植物-土壤系统的总固碳量明显高于农田。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青海高寒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研究(英文). 李月梅. 2010

[2]青海高寒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研究. 李月梅. 2010

[3]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对高寒草甸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李月梅,曹广民,徐仁海. 2007

[4]不同管理措施下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效果评估. 刘延斌,张典业,张永超,石明明,尚振艳,贺磊,宗文杰,傅华,牛得草. 2016

[5]短期放牧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寒草甸土壤及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影响. 李世卿,王先之,郭正刚,周杰,薛冉,沈禹颖. 2013

[6]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碳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关系. 王长庭,龙瑞军,刘伟,王启兰,张莉,吴鹏飞. 2010

[7]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景增春,施建军,杜岩功,曹广民. 2008

[8]基于DNDC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动态研究. 王多斌,籍常婷,林慧龙. 2019

[9]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研究. 邹华,畅喜云,德科加,石红霄,杨予海. 2014

[10]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虞舟鲁,邱乐丰,林霖. 2017

[11]丘陵区坡面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 何鹏,邓良基,张世熔,黄春. 2009

[12]垦殖橡胶对海南热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邓万刚,吴蔚东,罗微,夏福君,陈明智,何良燕. 2007

[13]引黄灌溉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董林林,张海东,于东升,杨飞霞,史学正. 2018

[14]土壤活性有机质(碳)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王晶,解宏图,朱平,李晓云. 2003

[15]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影响. 廖敏,彭英,陈义,谢晓梅,吴春艳,唐旭,刘玉学,杨生茂. 2011

[16]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徐万里,唐光木,盛建东,梁智,周勃,朱敏. 2010

[17]海南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碳含量初探. 林晓东,漆智平,唐树梅,孟磊. 2012

[18]耕作对黄土高原和北美大草原三种典型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武天云,Jeff J.Schoenau,李凤民,钱佩源,Sukhadev S.Malhi. 2003

[19]填闲作物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 宋艳丹,韩会阁,王孟孟,徐文正,李建华,刘巧真,阎海涛,王典,吴照辉. 2024

[20]高寒草甸区饲用燕麦品种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研究. 王桃,徐长林,姜文清,周志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