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最佳体长频率分析组距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国宝

作者: 陈国宝;李永振;陈丕茂;舒黎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体长频率;组距;ELEFAN;鱼类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8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659-6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以鱼类体长频率为基础估算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体长频率分析法迅速被广泛应用,而确定体长分组组距是开展鱼类体长频率分析的必要步骤,但往往不被重视,常被随意采用为1mm、5mm或10mm等。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本研究根据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中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分别以不同的体长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采用FAO推出基于ELEFAN技术的FiSATⅡ软件估算渐近体长L∞和生长系数K值,进一步估算鱼类资源开发参数(Z,M,F,E),分析以不同体长分组组距为基础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相差较大的不同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来估算渐近体长L∞、生长系数K和资源开发参数均有明显的差异,建议以体长全距、体长标准差和样品数量等影响因素来共同确定某种鱼类的体长分组组距,从而提高估算结果的可信度,以达到定量分析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目的。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基于LBB方法估算北部湾竹■鱼种群参数. 王淼娣,王雪辉,杜飞雁,孙典荣,王跃中,陈新军,邱永松. 2022

[2]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西江封开段赤眼鳟可捕规格与资源保护研究. 朱书礼,李跃飞,武智,李捷,夏雨果,杨计平,李新辉. 2020

[3]大庆市大龙湖与阿木塔湖大银鱼种群资源差异. 鲁万桥,李喆,陈昕,郑义,尹增强,唐富江. 2023

[4]鱼类年龄鉴定研究概况. 张学健,程家骅. 2009

[5]中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历史回顾. 邢迎春,赵亚辉,张春光,杨君兴,唐文乔,樊恩源. 2013

[6]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唐俊,杨明举. 2009

[7]贵州省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姚俊杰,李川,杨兴,李正友. 2009

[8]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丁学东. 1991

[9]鱼类基因转移的研究战略. 邱黎明,董国生,张凌霄,丁学东,唐素英,包绍文,王燕,沈子威. 1993

[10]蓝鳃太阳鱼的引种及驯化试验报告. 胡逸农,刘辉,刘金辉. 1993

[11]鱼类的食谱. 宋盛宪. 2004

[12]蓝鳃太阳鱼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前景. 胡逸农. 1991

[13]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 单秀娟,金显仕,李忠义,陈云龙,戴芳群. 2012

[14]鱼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穆楠,李海燕,李万良. 2008

[15]春、秋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水域鱼类群落结构. 宋超,侯俊利,赵峰,张涛,杨刚,庄平. 2017

[16]鮈亚科鱼类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曾燏,熊小琴. 2018

[17]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鱼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现状研究. 霍堂斌,姜作发,阿达克白克·可尔江,马波,张丽荣,唐富江,蔡林钢,刘立志. 2010

[18]鱼类食欲调控研究进展. 田娟,何艮,麦康森,周慧慧. 2016

[19]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明俊超,姜海洲,袁新华. 2012

[20]营养物质对鱼类食欲的影响. 田娟,何艮,麦康森,周慧慧.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