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对茶树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亓黎

作者: 亓黎;江丽蓉;秦华光;韩宝瑜;王荣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龟纹瓢虫;茶树挥发物;行为反应;互利素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08 年 20 卷 02 期

页码: 96-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洁净空气为对照,源于茶树的27个单一挥发物及其中芳樟醇、反-2-己烯醛和顺-3-己烯-1-醇的混合物和8个"绿叶组分"的混合物为味源,设10-6,10-4,10-2g/ml 3个剂量,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这29种味源对龟纹瓢虫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1)当剂量是10-6g/ml时,选择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瓢虫数显著高于选择对照的(P<0.05);(2)当剂量是10-4g/ml时,选择芳樟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正己醇、1-戊烯-3-醇、(+)-3-蒈烯和苯甲醇的瓢虫数分别高于选择对照的(P<0.05);(3)当剂量是10-2g/ml时,选择所有单一挥发物的瓢虫数分别与选择对照的瓢虫数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4)龟纹瓢虫趋向2组混合物,其数量分别与趋向对照的数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茶树挥发物对该瓢虫有引诱效应,其中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互利素的引诱效应更强;该瓢虫对信息物的趋向性存在着阈值,但高剂量信息素有抑制效应;不恰当的信息物组配不能引起该瓢虫显著趋性。可供信息物调控龟纹瓢虫行为的参考。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黄毅,韩宝瑜,唐茜,徐欢,汪云刚. 2009

[2]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郭光喜,陈巨莲,倪汉祥. 2005

[3]茶尺蠖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功能研究. 崔宏春,张林雅,陈玲,余继忠,李红亮. 2014

[4]植物生物刺激剂对茶树重要酶系统和生化成份的调节. 李荣林,艾仄宜,杨亦扬,李欢,穆兵,陈正涛,史海华,杨建华,吴威. 2021

[5]茶树挥发物的研究进展. 张辉,刘丰静,李慧玲,王定锋. 2012

[6]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7]茶树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化学生态防治. 陈宗懋. 2005

[8]茶树释放的挥发性互利素是一种间接抗虫机制. 陈宗懋,许宁. 2000

[9]茶梢和茶花主要挥发物对门氏食蚜蝇和大草蛉引诱效应. 韩宝瑜,周成松. 2004

[10]我国茶园昆虫信息素应用研究进展. 韩宝瑜. 2007

[11]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周玉锋,杨茂发,陈伟,文克俭,陈瑞祥. 2008

[12]13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的毒力研究. 宋化稳,慕立义,王金信. 2001

[13]人工饲养龟纹瓢虫对枸杞蚜虫控制效果初探. 李锋,杨芳,安巍,李云祥,焦恩宁,石志刚. 2002

[14]应用肠道内含物定量评价天敌捕食作用的方法. 鞠倩,欧阳芳,乔飞,戈峰. 2020

[15]Cry2Ab蛋白对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研究. 李亚荣,李亚荣,张帅,雒珺瑜,朱香镇,王丽,崔金杰. 2019

[16]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及卵巢与滤泡上皮细胞的研究. 皇甫宁博,皇甫宁博,高雪珂,王丽,朱香镇,张开心,李东阳,姬继超,雒珺瑜,崔金杰. 2021

[17]常用杀虫剂对龟纹瓢虫的毒力及其保护酶的影响. 张孝鹏,刘锦,王凡,王淑会,李东超,陈鹏,刘永杰. 2019

[18]龟纹瓢虫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陈红印,张礼生,王树英,杨海霞. 2008

[19]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幼虫体成分的影响. 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曹静. 2008

[20]麦蚜与龟纹瓢虫在麦田的空间格局分析. 李文强,卢增斌,李丽莉,董松,于毅,门兴元,叶保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