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全包穗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平

作者: 朱飞舟;唐俐;陈立云;武小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全包穗突变体;农艺性状;遗传;激素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6 期

页码: 212-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从恢复系T893群体中得到一全包穗突变体,通过鉴定与分析,探讨水稻全包穗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生理机制,发掘水稻新的功能基因;对全包穗突变体的农艺特性、遗传基础、幼穗分化Ⅳ-Ⅷ期茎秆激素含量及对赤霉素敏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突变体具有全包穗特性,并表现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每穗颖花数减少,花粉育性部分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包穗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与T893茎秆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突变体幼穗分化Ⅵ期、Ⅷ期时的GA4含量较野生型低,ABA含量高,IAA和Z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幼穗分化末期突变体对赤霉素反应钝感;初步研究表明,突变体的产生与水稻茎秆内源激素合成及代谢途径变化有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2]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白德朗,杨新庆,李小勇,刘宇锋,陈英之,韦鹏霄,岑秀芬,冯斗,李容柏. 2006

[3]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林建荣,张光恒,吴明国,曹立勇,程式华. 2006

[4]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 邹学校. 2004

[5]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梁江,韦清源,陈文杰,曾维英,汤复跃,陈渊. 2012

[6]两个甘蓝型油菜裂刻叶缘突变体遗传规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7

[7]陆地棉短果枝的遗传与育种利用研究. 狄佳春,陈旭升,赵亮. 2014

[8]赤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陈新,陈华涛,袁星星,顾和平,张红梅,Peerasak Srinives. 2009

[9]大豆耐重茬性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 富健,年海,刘玉芳,孙大敏. 1997

[10]常用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相关研究.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钱存鸣,周朝飞. 2002

[11]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马鸿翔,张平平. 2008

[12]低温下茄子成株期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2012

[13]伴生小麦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10

[1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王坚. 2008

[15]提高籼稻品种组织培养效果的研究. 王子斌,潘学彪,唐克轩,孙宗修. 2001

[16]不同激素对早稻剑叶和根系衰老特性影响的研究. 孙刚,张文学,李祖章,刘光荣,谢金水. 2009

[17]水稻叶片衰老基因LPS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褚晓洁,芦涛,叶涵斐,王盛,林晗,吴先美,何瑞,严钢,王跃星,李三峰,路梅,胡海涛,杨窑龙,饶玉春. 2021

[18]3个水稻类病变基因的逆境胁迫及激素响应特征. 肖桂青,卢向阳,黄荣峰,张海文. 2015

[19]水稻籽粒激素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刘奇华,吴修,陈博聪,高洁,陈峰,任陈鉴,马加清. 2012

[20]激素复配剂对延缓杂交早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张文学,彭春瑞,胡水秀,孙刚,张福群.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