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创新效果评价及特异种质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庞朝友

作者: 庞朝友;杜雄明;马峙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种质创新;特异种质;SSR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06 年 51 卷 01 期

页码: 55-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收集了155份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试图评价棉花远缘杂交对陆地棉种质创新的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特异种质,促进该类种质在棉花育种改良中广泛有效利用.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野生种在陆地棉优质纤维、抗病、抗逆和抗虫种质改良上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种间杂交渐渗系中的外源种遗传成分,在15对SSR引物中发现了两类25个SSR特异位点,海岛棉、亚洲棉、瑟伯氏棉等8个棉属外源种的外源遗传成分向陆地棉种质有不同程度的渗入.制定了利用分子标记高效筛选具有外源基因特异种质的策略,并筛选了18份优质纤维特异种质和4份耐枯黄萎病特异种质.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SSR标记及其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庞朝友,杜雄明,马峙英. 2006

[2]云南及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樊传章,李娟,伍腾飞,董陈文华,谭学林. 2016

[3]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 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何鉴星,孙传渭,刘棣良,赵国忠,李爱国,牛永章,王家典,王远,梁理民,王留明. 1999

[4]云南省油菜品种资源特异种质研究. 谢永俊,钱秀珍. 2000

[5]专题与述评具有野生棉外源基因的陆地棉特异种质创造与利用进展. 庞朝友,杜雄明,马峙英. 2005

[6]国内余甘子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雷虓,瞿文林,金杰,马开华,赵琼玲,沙毓沧,宋子波,段曰汤. 2018

[7]湖北地方桃品种红肉特异种质——大红袍. 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顾霞,王会良,徐爱春. 2009

[8]优质抗寒大叶红茶新品种'凌波红'选育报告. 李赛君,段继华,雷雨,黄飞毅,罗意,康彦凯,丁玎,陈莹玉,董丽娟. 2022

[9]陆地棉特异材料的创造与评价. 孙君灵,周忠丽,刘国强,潘兆娥,庞保印,杜雄明. 2006

[10]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杨亚军,虞富莲,陈亮,曾建明,杨素娟,李素芳,束际林,舒爱民,章志芳,王玉书,王海思,王平盛,许玫,宋维希,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 2003

[11]特异种质复小穗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曾左癸. 1999

[12]优质抗寒大叶红茶新品种‘凌波红’选育报告. 李赛君,段继华,雷雨,黄飞毅,罗意,康彦凯,丁玎,陈莹玉,董丽娟. 2022

[13]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14]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15]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进展. 黄小兰,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陆冬梅. 2012

[16]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的种质创新研究. 陈建军,黄小兰. 2012

[17]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林田,李天菲,杨华,李寿国,葛国军,罗利军. 2012

[18]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利用研究及展望. 朱仁山,李绍清,李阳生,余金洪,黄文超,朱英国. 2016

[19]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20]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