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小麦区荻草谷网蚜的冬季耐寒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雪芹

作者: 王雪芹;武予清;蒋月丽;李彤;巩中军;苗进;段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耐寒性;过冷却点;存活率;冷识别温度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468-14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低温暴露死亡率和冷识别温度(80%死亡率时的温度)等昆虫耐寒性指标评价低温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该虫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各发育阶段的SCP变化范围为-27.10~-12.23℃,SCP为1龄若蚜>2龄若蚜>有翅孤雌成蚜>无翅孤雌成蚜>4龄若蚜>3龄若蚜,其中1龄和2龄若蚜的SCP均显著高于3龄和4龄的SCP(P<0.01),3龄和4龄若蚜的SCP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翅孤雌成蚜与其它发育阶段蚜虫的SC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虫态的低温存活率和冷识别温度分析表明,在-10~-8℃不同低温下,荻草谷网蚜1龄若蚜低温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初羽化有翅成蚜的低温存活率(P<0.05),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的冷识别温度分别为-8.5℃和-7.9℃;两种虫态在0℃经过4 h冷驯化后,1龄若蚜和初羽化有翅成蚜在2 h的存活率提升最高,分别为62%和64%,均显著高于无冷驯化的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荻草谷网蚜具有极强的耐低温适应能力,结合河南新乡近5年冬季极端低温数据,本文推测该虫能在冬季极端低温高于其冷识别温度的年份在当地越冬。

分类号: S435.122.2

  • 相关文献

[1]异色瓢虫成虫冷驯化反应及体内几种酶活力的相关变化. 赵静,陈珍珍,曲建军,张帆,印象初,许永玉. 2010

[2]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吴开元,陈红松,王国全,田震亚,朱丽珊,李汝雯,周忠实. 2024

[3]美洲斑潜蝇的越冬与耐寒性研究. 雷仲仁,问锦曾,孙福在,吴孔明. 2000

[4]双委夜蛾不同虫态耐寒性及体内生化物质含量变化. 郭婷婷,于志浩,门兴元,于毅,郑长英,孙廷林,张思聪,李丽莉. 2016

[5]不同强度快速冷驯化对广聚萤叶甲成虫耐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周忠实,刘志邦,郭建英,万方浩. 2014

[6]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 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李捷,马瑞燕. 2019

[7]瓜实蝇耐低温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黄娜娜,代鹏,符悦冠,金涛,黄求应. 2015

[8]两种寄主植物对烟夜蛾滞育蛹耐寒性影响. 高玉红,张艳丽,赵卫星. 2014

[9]我国大陆红火蚁不同等级和虫态过冷却点的测定. 罗礼智,江幸福. 2009

[10]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李再园,王福莲,张桂芬,李传仁,李咏军. 2014

[11]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吴孔明,林克剑,李火苟,郭予元. 2005

[12]二点委夜蛾过冷却点测定及越冬虫态分析. 马继芳,王玉强,李立涛,刘磊,甘耀进,董志平. 2011

[13]三叶斑潜蝇对冷驯化的响应及不同种群耐寒性差异. 张起恺,邢振龙,吴圣勇,徐瑞瑞,雷仲仁. 2021

[14]热带两种入侵棕榈害虫耐寒性比较. 王谨,刘向蕊,李艺琼,吕宝乾,彭正强,于永浩,刘态文. 2016

[15]越冬过程中桃小食心虫结茧和裸露幼虫体内耐寒性物质动态变化. 王鹏,于毅,门兴元,张思聪,张安盛,许永玉,李丽莉. 2011

[16]草地贪夜蛾的冷识别温度及低温胁迫下Hsp70和Hsp90基因的响应. 田彩红,张俊逸,党菁,黄建荣,尹新明,李国平,封洪强. 2024

[17]小麦和大豆蚜虫中内共生茵Wolbachia的感染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李彤,武予清,肖金花,段云,蒋月丽,苗进,巩中军. 2013

[18]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基因Sm13498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付裕,王倩,张勇,陈巨莲. 2021

[19]小麦品种(系)对不同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的抗性. 程登发,孙京瑞,刘勇,杨秀丽,FREDERIC Francis,陈巨莲. 2012

[20]小麦和大豆蚜虫中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李彤,武予清,肖金花,段云,蒋月丽,苗进,巩中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