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条形码和特异性PCR技术鉴别蚂蟥及其常见伪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解盈盈

作者: 解盈盈;李军;汪冰;于雅萌;栾永福;梅桂雪;张全芳;戴忠;林永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DNA条形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蚂蟥;混伪品;蚂蟥粉

期刊名称: 中国药事

ISSN: 1002-7777

年卷期: 2023 年 01 期

页码: 48-58

摘要: 目的:建立蚂蟥特异性PCR鉴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蟥与其常见伪品。方法:通过分析蚂蟥与其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寻找蚂蟥SNP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及Taq酶等关键因素的考察,确立最优反应体系及条件,并将特异性PCR方法应用到水蛭(蚂蟥)粉末中进行药材粉末的基原鉴别,同时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PCR扩增产物进行一代测序。结果:特异性PCR结果表明蚂蟥在400~600 bp有单一明亮条带,常见混伪品则无此条带,试验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一致,为蚂蟥。结论:该方法能够将蚂蟥与其常见伪品菲牛蛭、东北小水蛭、黑条、小黑条等区别,且能鉴别水蛭(蚂蟥)粉的基原,为提升中药监管力度,打击中药掺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分类号: R282.5

  • 相关文献

[1]中药材白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金亮,郭方其,付曼曼,吴超,李小白. 2024

[2]凉茶药材布渣叶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汤欢,师玉华,屠鹏飞,郑希龙,孙伟. 2015

[3]ITS2序列鉴定甘草混淆伪品的研究. 白东东,李新圃,杨峰,罗金印,张行,李宏胜. 2019

[4]鸦胆子的本草考证. 邹婧,庞玉新,杨全,王凯,范佐旺,吴红红. 2014

[5]混伪品对菟丝子RAPD结果的影响研究. 刘春生,阎玉凝,卢建秋,陶文静. 2000

[6]动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其在害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莉,苏生,吕召云,孟泽洪. 2014

[7]腐霉属DNA条形码初步探究. 韦继光,郭良栋,邓晖. 2010

[8]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界定算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周边地区舟蛾科为例. 金倩,武春生,陈芬,罗桂杰,蔡卫佳,刘旭,杨采青,郝梦迪,张爱兵. 2017

[9]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李敏,凌超,邬琦沁,毕盛楠,樊蕴秀,孙国伟,韩奕奕,郑小平,孟瑾. 2014

[10]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11]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柳淑芳,李献儒,李达,庄志猛. 2016

[12]两株北极褐藻DNA条形码序列的记录. 刘晨临,林学政. 2017

[13]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14]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15]狼山鸡保种群不同世代线粒体COⅠ基因条形码变化规律研究. 屠云洁,束婧婷,章明,苏一军,单艳菊,姬改革,邹剑敏. 2016

[16]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镰刀菌属的检测鉴定. 雷娅红,况卫刚,郑春生,李秀璋,高文娜,李春杰. 2016

[17]基于线粒体C0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柳淑芳,陈亮亮,戴芳群,庄志猛. 2010

[18]一种紫芝重要害虫-台湾斑谷蛾. 徐淼锋,廖永林,林伟,刘若思. 2022

[19]基于高基元SSR构建黍子DNA分子身份证. 丁艺冰,丁雨格,陈凌,王海岗,陈喜明,王瑞云,乔治军. 2022

[20]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张楠,吴娜,郭华阳,朱克诚,刘永,李纯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