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瑞茂

作者: 张瑞茂;李敏;钟永先;陈大伦;刘永伦;胡腾文;唐相群;余长水;罗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益油1号(NR168);选育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8 期

页码: 113-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 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 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曾章丽,田世刚,徐春,周介雄. 2011

[2]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曾章丽,田世刚,徐春,周介雄. 2010

[3]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汤晓华,陈大伦,郑治红. 2009

[4]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汤晓华,胡腾文. 2008

[5]甘蓝型质不育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7的选育. 赵远林,林权,张义娟,刘晓,杭淑莲,刘梦. 2020

[6]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李大雄,饶勇. 2005

[7]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唐国永. 2013

[8]甘蓝型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2013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成业,吴晓峰,程尚明,吕智勇. 2014

[9]杂交油菜品种秦荣4号的选育与应用. 关周博,田建华,董育红,李少钦,韦世豪,郭徐鹏,张文学. 2016

[10]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德孝油919的选育. 高志宏,张星星,梁龙兵,龙风,李杰,伍斌,谭应森,罗春叶. 2020

[11]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魏忠芬,何采平,黄泽素. 1997

[12]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 杨晓容,黄泽素,王通强,代文东,李德珍. 2004

[13]春性甘蓝型杂交油菜配合力与遗传效应. 王毅,董云,靳丰蔚,庞进平,徐一涌. 2016

[14]苏棉22芽黄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王为,潘宗瑾,陈建平. 2010

[15]耐寒草莓新品种选育初报. 孙瑞芬,李堃,石慧芹,张敏聪,刘学慧. 2003

[16]杏新品种"国强"的选育. 张玉萍. 2011

[17]雄性不育松花菜新品种津松80的选育. 单晓政,文正华,牛国保,姚星伟,刘莉莉,江汉民,吴峰,孙德岭. 2015

[18]紫心甘薯新品种黔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宋吉轩,李云,雷尊国,李丽. 2013

[19]赤豆三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魏云山,王会才,张洪涛. 2012

[20]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钱虎君,丁丹,梅彭新,王明君,王波,刘小斐,马小龙,姜建友.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