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云录

作者: 田云录;陈金;董文军;邓艾兴;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非对称性增温;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千粒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1031-10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扬麦11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田间开放式增温系统进行增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增温处理对小麦强和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强势粒中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较弱势粒高,而且三者白天的活性均比夜间高。不增温条件下,整个灌浆期强势粒中SS、AGPase和SBE的活性平均分别比弱势粒高72.9%、111.4%和7.8%。全天、白天和夜间增温条件下,强势粒SS白天的活性比常温对照的高8.4%~31.2%,夜间的活性比对照高11.1%~20.3%;弱势粒SS白天的活性比对照高9.7%~20.3%,夜间的活性比对照高6.1%~32.0%。弱势粒中AGPase活性在不同增温处理下也显著提高,其白天的活性比对照高54.2%~124.4%,夜间的活性比对照高20.7%~99.3%。增温对SBE活性的影响较小,强势粒和弱势粒在增温条件下其白天的活性均比对照高3.9%~12.1%,夜间的活性均比对照高1.0%~7.6%。相关分析表明,AGPase和SBE的活性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增温条件下AGPase和SBE的活性显著提高,尤其是弱势粒中AGPase和SBE活性的显著提高是千粒重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2]IAA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发育的关系及烯效唑的调节. 田淑兰,王熹. 1998

[3]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程敦公,王灿国,郭军,曹新有,刘成,李豪圣,刘爱峰,宋健民,刘建军. 2019

[4]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1997

[5]化肥优化减施对麦茬旱直播稻强、弱势粒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奇华,孙召文,尹秀波,郑崇珂. 2024

[6]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陶龙兴,王熹,黄效林. 2003

[7]杂交稻及其恢复系的强弱势粒对光合物质摄取能力的比较. 王熹,陶龙兴,田淑兰,黄效林,俞美玉. 2000

[8]杂交中稻库源结构对弱势粒灌浆结实的影响. 郭晓艺,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周兴兵. 2013

[9]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10]轻度干热风条件下喷施复合寡糖提高冬小麦叶片生理活性和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韩燕,徐亚楠,宋吉青,柳斌辉,韩伟,斋藤信,白文波. 2022

[11]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汁液组分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万克江,薛绪掌,王志敏,高志远. 2005

[12]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何春雨,杜久元,白斌,申三宝,张礼军,柴强,黃高宝. 2014

[13]多功能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董晓霞,韩广津,王学君,刘兆辉,郑东峰. 2008

[14]乙基黄原酸钠对麦类催熟的效应及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史先鹏,张承烈,朱蕙菁,刘俊珍. 1977

[15]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系)耐热性评价.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2018

[16]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项艳,龚道枝,白清俊,梅旭荣,郝卫平,栗雨勤. 2009

[17]旱作冬小麦 F_2千粒重的变异及其稳定性. 卫云宗. 1992

[18]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与穗叶距的相关分析. 李美珍,陈爱苹. 1997

[19]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党建友,张定一,裴雪霞,姬虎太,王娇爱. 2003

[20]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对单季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董文军,邓艾兴,张彬,田云录,陈金,杨飞,张卫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