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VP2融合IFN-γ提高其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雪花

作者: 张雪花;华涛;陆吉虎;梅梅;张道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VP2;IFN-γ;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原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7 年 19 卷 02 期

页码: 35-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检验细胞因子IFN-γ与猪细小病毒VP2融合蛋白的免疫效力,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将IFN-γ与PPV的VP2基因融合到一起,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 Bac-VP2、r Bac-VP2-IFN-γ,并在小鼠上验证了免疫原性。猪细小病毒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VP2-IFN-γ组明显高于VP2和PPV灭活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VP2-IFN-γ组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不加IFN-γ组。上述结果表明IFN-γ可提高猪细小病毒亚单位疫苗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重组IFN-γ的猪细小病毒病亚单位疫苗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852.4

  • 相关文献

[1]ADV VP2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核酸疫苗与IL-12、IFN-γ细胞因子佐剂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柏玲,朱言柱,胡博,朱翔宇,张海玲,廉士珍,张蕾. 2020

[2]兔出血症病毒次结构蛋白(VP2)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刘光清,倪征,陈柳. 2009

[3]猪细小病毒SH-1株VP2和NS1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张春玲,张婉华,臧克伟,邹勇,李春华,蒋凤英,何锡忠,王英. 2007

[4]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_2在酵母细胞内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王笑梅,王牟平,高宏雷,付朝阳,曾祥伟,张守发. 2003

[5]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的免疫原性评价. 戴亚斌,丁铲,刘梅,陈德胜,潘杰彦,芦银华,陈溥言,蔡宝祥. 2003

[6]核蛋白NP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薛春宜,陈娴娴,马军,陈峰,田国斌,毕英佐,陈化兰,曹永长. 2010

[7]表达猪瘟病毒E2蛋白的BacMam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李淼,王宇飞,王煜,高辉,李娜,孙元,梁冰冰,仇华吉. 2009

[8]猪细小病毒PPT1株免疫原性研究. 张莉,王利丽,鄢明华,韩伟. 2010

[9]猪细小病毒AV30 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李茜,代军飞,丁耀忠,ASHENAFI Kiros Wubshe,李国秀,马炳,张杰. 2020

[10]RHDV在多种属动物体内分布及细胞免疫水平. 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刘春霞,南文龙,任静强,韩松,金宁一. 2013

[11]牛结核病PPD_B-P_(E-C)-IFN-γ诊断方法的建立. 许芳,曹青,张喜悦,田莉莉,杜鹏飞,呼西旦,曾巧英,范伟兴. 2014

[12]IP-10作为牛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初步探究. 高新桃,贾红,杨宏军,朱良全,郭晓宇,侯邵华,袁维峰,朱鸿飞,鑫婷,丁家波. 2018

[13]检测牛IFN-γ双抗体夹心ELISA的建立及在牛结核病诊断上的初步应用. 张改梅,贾红,侯绍华,鑫婷,郭晓宇,袁维峰,刘淑清,吴竞,高新桃. 2014

[14]1,25-(OH)_2D_3对体外培养围产期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 曹荣,王加启,胡菡,卜登攀,雒秋江. 2007

[15]中华鲟IFN-γ的免疫调控作用. 郑楚文,袁汉文,田光明,李骞,张书环,许巧情,危起伟. 2020

[16]猪IFN-γ mRNA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韦天超,田志军,周艳君,安同庆,肖燕,彭金美,姜一峰,童光志. 2009

[17]猪带绦虫AgB与猪CD58或IFN-γ共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侯俊玲,景志忠,郑亚东,胡志敏,骆学农,蒙学莲,窦永喜,刘军龙,才学鹏. 2007

[18]两种MHC-B单倍型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四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 蔡文博,李行,武永淑,杨柳,张伟,韩凌霞. 2012

[19]长白猪γ-干扰素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分析. 赵英杰,徐宏军,李尚波,王文成,卫广森,宣华. 2006

[20]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T细胞表位优势区的筛选. 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任静强,刘春霞,南文龙,胡乐鹏,金宁一.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