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稻三熟制稻区早稻育秧方式“旱育多两大”的示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国辉
作者: 徐叔云;黄志农;何英豪;张玉烛;刘朝友;肖丽荣;邵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98 年 12 卷 S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根据洞庭湖三熟制稻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旱育多两大”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这一方式将耐寒旱育秧与“多两大”两段育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抗逆性强、秧龄弹性大、肥水集约管理、秧苗个体发育均衡、秧苗素质好及增产、节膜等特点。这有利于温光资源较差的三熟制稻区选择迟熟早稻、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实行品种搭配“满负荷”但不超负荷而促使早晚两季三熟全年高产。
分类号: S511.104
- 相关文献
[1]"油-稻-稻"三熟制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筛选. 钱银飞,邱才飞,姚易根,裴润根,刘根如,杨文孙,彭春瑞. 2020
[2]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研究. 李祖章,刘光荣,彭志平,谢恒,黄晓峰,熊小兴. 2001
[3]准两优608在江西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 李亚贞,肖国滨,郑伟,肖小军,黄天宝,吴艳,吕伟生,刘小三,陈明,叶川. 2017
[4]江西省双季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周海波,付江凡,王长松. 2019
[5]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 2000
[6]湘东三熟制油菜直播播种量的研究. 刘洋,范连益. 2010
[7]温州三熟制模式下大麦品种比较试验. 倪日群,蔡康锋,岳文浩,巫小建,汪军妹. 2022
[8]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 2001
[9]"油-稻-稻"三熟制早熟冬油菜氮高效基因型及鉴定指标筛选. 钱银飞,邱才飞,彭春瑞,邹小云,姚易根,裴润根,刘根如,杨文孙. 2024
[10]广东省适宜"稻稻油"模式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彭菁菁,潘俊峰,汪家凯,李妹娟,胡香玉,梁开明,傅友强,刘彦卓,胡锐,王昕钰,叶群欢,尹媛红. 2024
[11]不同育秧方式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研究. 杨红福,汪智渊,吴汉章,朱春华. 2003
[12]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赵轶鹏,王友霜,吴玉玲,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徐家安. 2017
[13]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早熟品种欣荣优6307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蒋云伟,刘兴淋,黄丽秀,莫千持,赵恒志,范大泳. 2020
[14]育秧方式及多效唑对机插双季晚稻的影响. 张结刚,王晓萍,张美良,邱在辉,熊春晖,潘晓华,何虎,黄嘉佳. 2017
[15]我国机插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陆江林,张文毅,吴崇友. 2013
[16]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北平,彭春瑞,李桂勇,廖军铖,邱才飞,陈春兰. 2004
[17]苗博士种衣剂在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陈友订,陈荣彬,陈文丰. 2005
[18]四川盆西生态区不同育秧方式对超级杂交稻Ⅱ优602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付均. 2009
[19]育秧方式对“株两优124”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彭伟正,邹成良,胡涤波,刘国强. 2011
[20]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何国亚,戴高星,罗永春,袁勇.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昆虫病原线虫优势品系筛选及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
作者:刘洋;张玉烛;许隽;鲁湘;苗雪雪;段德勇;肖阳;盘毅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筛选;防治效果
-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吴雨恒;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张维耀
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SNP;聚类分析;遗传相似度;主成分分析
-
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吴雨恒;张维耀
关键词:玉米;绥玉5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何文丽;张玉烛;魏中伟
关键词:水稻;硅肥;盐胁迫;产量;生理特性
-
杂交水稻新组合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李建武;辛业芸;李文友;王福昌;李君;李浩华;张玉烛
关键词: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高产栽培技术
-
淹水对直播水稻生长与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
作者:卢浩宇;王美;周尚峰;王立峰;柏连阳;张玉烛
关键词:直播水稻;淹水;化除;耐淹能力;杂草防控
-
国审玉米品种绥玉5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作者:刘英蕊;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勇;吴雨恒;南元涛
关键词:玉米;绥玉58;选育;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