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的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倩

作者: 文倩;赵小蓉;妥德宝;李贵桐;陈焕伟;林启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氮;半干旱地区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5 年 38 卷 01 期

页码: 91-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林地、草地和耕地采集7个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得到>5mm、5~2mm、2~1mm、1~0.5mm、0.5~0.25mm和<0.25mm的土壤团聚体,并测定各级团聚体中的全氮、微生物量氮、K2SO4浸提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于其输入的有机物质数量和种类以及肥料管理不同,直接影响到土壤全氮、K2SO4浸提氮、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及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和K2SO4浸提氮分别为0.67~2.06g·kg-1、11.40~71.03mg·kg-1和1.28~4.60mg·kg-1。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土壤氮的含量最高,退化草地最低。不施肥的土壤,其小团聚体中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明显低于大团聚体;而进行灌溉的耕地土壤,由于无机氮肥和有机物质输入量都比较高,不仅其全氮含量比较高,而且小团聚体中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也比较高,说明在低肥力条件下土壤氮素首先在大团聚体中循环,这表明在自然土壤生态系统中,大团聚体中氮素的循环转化比小团聚体中的更加重要。

分类号: S154

  •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征. 文倩,赵小蓉,张书美,妥德宝,李贵桐,陈焕伟,林启美. 2005

[2]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 文倩,赵小蓉,陈焕伟,妥德宝,林启美. 2004

[3]连作对砂田土壤质量及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1

[4]长期定位施肥玉米生育期内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吴海燕,范作伟,孙甜田,彭畅,高洪军. 2016

[5]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氮的分布特征. 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满元荣,张俊忠. 2010

[6]冻融循环对农田黑土微生物量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赵颖,田路路,刘艳,隽英华. 2019

[7]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吴立鹏,张士荣,娄金华,魏立兴,孙泽强,刘盛林,丁效东. 2019

[8]城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林诚,刘用波,林福光,李昱. 2019

[9]不同麦秸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王宁,罗佳琳,赵亚慧,李勇,于建光. 2020

[10]农田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对冻融作用的响应. 隽英华,刘艳,宫亮,孙文涛. 2019

[11]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 宋伞伞,郑强卿,姚永生,陈奇凌,王晶晶,王远,郑森宇,唐梦,支金虎. 2020

[12]菌渣还田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赵自超,赵时峰,翟合生,张海兰,辛淑荣,姚利. 2020

[13]4种熏蒸剂处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颜冬冬,毛连纲,王秋霞,李园,欧阳灿斌,郭美霞,曹坳程. 2014

[14]轮作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连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覃潇敏,蒋娟娟,韦巧云,张秀芬,周彩霞,赵静,黄丽君,郭素云,罗晟升,丁家东,徐健. 2023

[1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2002

[16]4种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燕平梅,李园,郭美霞,曹坳程. 2013

[17]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影响. 姜佰文,马晓东,周宝库,贾茹,张欢,徐凤花. 2016

[18]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2014

[19]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 李东坡,陈利军,武志杰,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2004

[20]冻融对土壤氮素损失及有效性的影响. 陈哲,杨世琦,张晴雯,周华坤,井新,张爱平,韩瑞芸,杨正礼.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