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国祥

作者: 陈国祥;魏杨;郭文超;李佩璇;阿地力·沙塔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蠹蛾;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抽样技术;地统计学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4 年 61 卷 011 期

页码: 2769-27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成虫以及幼虫的田间空间分布型,分析其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苹果蠹蛾的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统计学(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以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核桃园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的理论抽样数。【结果】苹果蠹蛾成虫种群在核桃园的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苹果蠹蛾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苹果蠹蛾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苹果蠹蛾成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3、5、7、10、15、20、25和30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0=3头/诱捕器,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32、348、 88和92;苹果蠹蛾幼虫在置信概率t=2,成虫不同平均密度m=1、2、3、4、5、6、7、8、9和10时的理论抽样数。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05、0.10、0.20和0.30时,当m0=1头/百果,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38、435、 109和48。【结论】苹果蠹蛾成虫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核桃园苹果蠹蛾的监测和防治。

分类号: S436.64

  • 相关文献

[1]宁夏设施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张治科,南紫瑶. 2023

[2]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王利军,郭文超,徐建军,肖利凤,韩振忠,张建萍. 2011

[3]白星花金龟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 刘政,孙艳,王少山,李国英. 2010

[4]沙蒿金叶甲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 2007

[5]基于GIS的麦长管蚜空间分布型分析. 蒋旭东,胡想顺,田喆,程登发,陆庆光. 2006

[6]甘草萤叶甲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张治科,杨彩霞,高立原. 2005

[7]马铃薯甲虫成虫田间扩散规律. 彭赫,程登发,郭文超,刘怀,张云慧,孙京瑞. 2014

[8]甘肃省苹果蠹蛾卵的空间分布格局. 魏玉红,罗进仓,周昭旭,刘月英. 2012

[9]四川凉山烟区烟蚜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王小强,刘虹伶,蒲德强,王勇,刘东阳,卢军,周肆维,李斌,刘杨. 2017

[10]小麦田地下害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陆俊姣,任美凤,李大琪,李霞,史高川,董晋明. 2021

[11]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上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 武怀恒,万鹏,黄民松,褚世海. 2012

[12]矮化密植枣园枣瘿蚊第一代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赵飞,李捷,贺润平,牛荣山. 2006

[13]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研究. 于舒怡,裴雪,谢瑾卉,林英,臧超群,刘晓舟,梁春浩. 2021

[14]灵芝膜喙扁蝽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金梅松,黄次伟,冯炳灿,周建敏,张长山,陈建华. 1998

[15]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付开赟,何江,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郭文超. 2017

[16]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刘双平,张静,罗礼智,江幸福. 2010

[17]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王清海,刘幸红,段春华,张勇,牛赡光,朱文成. 2017

[18]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唐雅文,李艺琼,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 2017

[19]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苏恒,李国平,孙小旭,封洪强,张金勇. 2022

[20]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尹炯,黄应昆,李文凤,罗志明,王晓燕,何文志,薛晶,张会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