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实时分析RGD基序与整联蛋白的相互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鹏飞

作者: 李鹏飞;龚真莉;杜晓华;蒋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Biacore 3000;FMDV;RGD基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整联蛋白;动力学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256-2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旨在研究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结构蛋白VP1上的RGD(Arg-Gly-Asp)基序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整联蛋白的结合特异性,作者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的Biacore 3000系统实时研究RGD基序分别与猪源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和β6亚基胞外区结构域的亲和力。首先通过结合试验筛选与RGD基序有结合的整联蛋白结构域,再对有结合的整联蛋白与RGD基序开展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的RGD基序与猪源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有结合,结合动力学常数Ka、Kd、KD分别为42.3 M-1s-1、3.1×10-4s-1和7.33×10-6M;与整联蛋白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之间亦有结合,结合动力学常数Ka、Kd、KD分别为21.8 M-1s-1、2.13×10-4s-1和9.79×10-5M;与β6亚基胞外区结构域几乎没有结合。综上表明,RGD与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的结合比与整联蛋白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之间的结合快且亲和力强。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FMDV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分类号: S855.3

  • 相关文献

[1]口蹄疫与兽医公共卫生. 刘光清,谢庆阁. 2008

[2]RGD基序邻近氨基酸突变对口蹄疫病毒O/JC/2010株毒力的影响. 况文东,白兴文,李平花,祁国财,包慧芳,卢曾军,孙普,谢宝霞,郝晓芳,刘在新. 2012

[3]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分离株Bm126基因编码基序RGD的功能研究. 郝碧芳[1,程晨,梁飞. 2015

[4]采用磁性纳米微球增强信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系统检测水中莠去津残留. 柳明,彭媛,赵琢,翟自芹,刘磊,王华,张园,白家磊,宁保安. 2015

[5]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检测喹乙醇. 谢春花,柳双,王敏思,王霞琳,王珅,张志军,宋洋. 2020

[6]基于DMSA自组装单分子层的SPR免疫传感器检测沙丁胺醇. 李文杰,王晨晨,颜朦朦,李慧冬,丁蕊艳,方丽萍,王兰芝,侯运华,杨亲正,陈子雷. 2020

[7]基于不同识别元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颜朦朦,佘永新,洪思慧,张超,曹晓林,王猛强,王珊珊,郑鹭飞,金茂俊,邵华,金芬,刘海金,王静. 2018

[8]新型强度检测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刘瑾,刘海珊,杨海马,陈军. 2010

[9]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化学联用的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张玉昆,安娜,刘卫晓,宛煜嵩,金芜军,李亮,张晓. 2019

[10]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 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张文君,方丽萍,陈子雷. 2019

[11]RDD基序对口蹄疫Asial型毒株感染力的影响. 郑海学,郭建宏,靳野,尚佑军,田宏,杨亚民,刘湘涛,才学鹏. 2010

[12]FMDV整联蛋白受体β_1亚基的克隆及其配体黏附区多抗的制备. 杜平,尚佑军,马军武,贺延玉,孙晓林,刘湘涛. 2008

[13]整联蛋白与口蹄疫病毒感染. 独军政,常惠芸,高闪电,才学鹏. 2007

[14]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αvβ6的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 赵建勇,常惠芸,独军政,高闪电,宋帅,伏小平,谢庆阁. 2009

[15]整联蛋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高闪电,独军政,周建华,常惠芸. 2008

[16]整联蛋白在家蚕翅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白珺,徐安英,邓惠敏,冯启理. 2018

[17]口蹄疫病毒整联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杜平,尚佑军,贺延玉,孙晓林,马军武. 2007

[18]FMDV整联蛋白受体β1亚基的克隆及其配体黏附区多抗的制备. 杜平,尚佑军,马军武,贺延玉,孙晓林,刘湘涛. 2008

[19]整联蛋白结构与信号转导机制. 薛霜,独军政,赵建勇,高闪电,常惠芸. 2010

[20]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 赵建勇,伏小平,独军政,高闪电,冯艳丽,常惠芸.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