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会英

作者: 龙会英;张德;曾丽萍;何光熊;赵秀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柱花草;扭黄茅;间作;种间竞争;氮磷吸收

期刊名称: 草地学报

ISSN: 1007-0435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571-5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曾丽萍,刘屹湘. 2019

[2]氮磷肥对柱花草与扭黄茅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赵秀梅,龙会英,金杰,张德. 2017

[3]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不同玉米行对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贡献的研究. 赵凤艳,张勇勇,冯晨,白伟,郑家明,蔡倩,张哲,杨宁,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 2023

[4]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2016

[5]生草栽培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匡石滋,田世尧,段冬洋,凡超. 2015

[6]海南半干旱地区芒果间作柱花草及作物效益初探(英文).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王东劲. 2003

[7]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承臻,袁秉琛,王燕茹,蓝俊,罗丽娟,虞道耿. 2024

[8]水分和养分添加对扭黄茅刈割后补偿作用的影响. 孙毅,闫帮国,何光熊,张梦寅,和润莲,史亮涛. 2019

[9]干热河谷区土壤水分胁迫下扭黄茅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 赵丽,贺玉晓,魏雅丽,金杰,刘刚才,熊东红,苏正安. 2016

[10]不同水力负荷下薄荷去除养殖水氮磷研究. 陈检锋,王志远,尹梅,陈华,苏帆,卫坚强,高朝双,洪丽芳,付利波. 2019

[11]黔中地区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磷肥利用率及环境风险研究. 文雄,胡岗,范成五,秦松. 2021

[12]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的表观贡献. 张志勇,郑建初,刘海琴,陈留根,严少华. 2011

[13]氮水平和形态对水培桔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赵姣姣,杨其长,刘文科. 2013

[14]LED光质对水培瞿麦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赵姣姣,杨其长,刘文科. 2013

[15]威宁草芦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竞争初探. 杨义成,龙忠富,卢敏. 2008

[16]柳枝稷与苜蓿混作生长特征及竞争作用研究. 高阳,安雨,王志锋,任伟,徐安凯. 2016

[17]枣麦间作枣园主要蚧虫复合种群结构及生态位. 师光禄,王有年,刘素琪,苗振旺,曹挥,李登科,张铁强,于同泉. 2006

[18]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林慧龙,董世魁. 2003

[19]螺旋粉虱产卵蜡泌物对香蕉网蝽的拒食活性. 丁茜,廖永林,吴伟坚,符悦冠. 2012

[20]AM真菌与植物的互作及其对植物种间竞争的影响. 豆存艳,王晓娟,陈牧,李媛媛,林双双,金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