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冬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兴祥

作者: 高兴祥;李美;房锋;李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河南省;杂草组成;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10 期

页码: 1402-14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河南省冬小麦田间杂草组成及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河南省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田杂草共有66种,隶属于22科,57属,其中菊科、禾本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较多,分别有13、10、9种。优势杂草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野燕麦、泽漆和波斯婆婆纳共6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看麦娘、刺儿菜、打碗花、野芥菜、麦瓶草、稻槎菜、繁缕和节节麦共8种。此外还有常见杂草19种和一般性杂草33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6个区域中,豫中南平原区物种丰富度最高,为45种,豫中南平原区和豫西丘陵区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而豫北平原区和豫南平原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河南省6个区域小麦田杂草群落可分为4组:豫东平原区、豫西南平原区和豫中南平原区杂草群落聚为一组;其他3个区域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各有特点,均自成一组。

分类号: S512.11`S451

  • 相关文献

[1]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2017

[2]基于格网和模糊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 黎世民,张红利,王来刚,郑国清,郭燕,高建华. 2020

[3]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宋妮,孙景生,王景雷,陈智芳,刘祖贵. 2014

[4]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 王来刚,邹春辉,刘婷,程永政,胡峰. 2013

[5]基于HJ-CCD影像的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全覆盖监测. 王来刚,郑国清,陈怀亮,邹春辉,刘忠阳,程永政. 2011

[6]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研究. 周磊,李刚,贾德伟,刘佳,黄灿辉. 2017

[7]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戎亚思,李国强,张杰,张建涛,王猛,郑国清,冯伟. 2023

[8]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张杰,冯晓,臧贺藏,赵巧丽,周萌,陈丹丹,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7

[9]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差异分析. 温建,杨红旗,雷丽娟,孙成金. 2009

[10]河南省2009-2017年水体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解析. 张彦,梁志杰,李平,窦明,黄仲冬,齐学斌. 2020

[11]基于14个性状的118份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张会芳,冯丽丽,段俊枝,刘桂珍,刘海礁,齐学礼,燕照玲,卓文飞,陈海燕,齐红志,杨翠苹,王楠. 2022

[12]2000-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亲本利用和亲缘关系研究. 王会伟,李国领,李居政,张建周,何盛莲,李琴. 2022

[13]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张航,林宁,陈利,付开赟,金平,刘恩良,高海峰. 2019

[14]黄淮海地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高兴祥,李美,房锋,李健. 2019

[15]新疆北疆冬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 白微微,高海峰,沈煜洋,李广阔. 2021

[16]冬小麦幼苗期初生根生长的基因型差异. 薛丽华,王志敏,张英华. 2013

[17]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 侯建华,耿庆汉,胡荣海. 1992

[18]基于多因子关联的冬小麦晚霜冻害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朱虹晖,武永峰,宋吉青,杜克明. 2018

[19]冬小麦大粒品种旗叶光合作用的研究. 张敬贤,吕孟雨,韩凤山,季良. 1991

[20]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倪胜利,李兴茂,杨德龙,张国宏.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