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异噁唑啉杂环新型吡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兰祥

作者: 梅向东;张涛;宁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除草活性;吡唑类化合物;杂草根;温室盆栽试验;目标化合物;农药创制;马唐;大豆田;田间小区试验;小麦田

期刊名称: 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吡唑类除草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而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已成为农药化学家追捧的对象。Pyroxasulfone(KIH-485结构式如图1)是由日本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umiaiChemicalIndustryCo.,Ltd.)与庵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IharaChemicalIndustryCo.,Ltd.)开发的可有效防除玉米田、大豆田及小麦田的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新型苗前除草剂。我们利用新农药创制中常用方法之类同合成法,以除草剂KIH-485化学结构为先导结构,结合吡唑类除草剂具有高活性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6个含异噁唑啉杂环的新型吡唑类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系统除草...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从油菜根际分离得到一种有效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枯草芽孢杆菌. 晏立英,周乐聪,谈宇俊,沈明珍,单志慧. 2004

[2]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与应用回顾. 潘兴鲁,董丰收,刘新刚,徐军,吴小虎,郑永权. 2020

[3]柑桔园杂草根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陈峰,王长方,胡进锋,曹军,杨红. 2008

[4]不同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晚稻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马国辉. 2007

[5]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梁革梅,任明勇,张永军,常洪雷,吴孔明,郭予元. 2006

[6]应用~(15)N示踪研究秸秆对保存和提高氮肥肥效的影响. 徐新宇,张玉梅,向华,胡济生. 1991

[7]抗虫棉. . 1995

[8]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王伯仁,申华平. 2001

[9]固体生物肥防治黄瓜枯萎病、青椒疫病的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李世贵,张晓霞,范丙全,姜瑞波. 2006

[10]棉花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抑菌土初步研究. 简桂良,陈其煐. 1989

[11]油菜菌核病菌菌核的寄生真菌研究. 罗宽,任新国,廖小兰,王国平,周必文,陈道炎,杨建,余琦. 1991

[12]嫩江流域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王玉芬,程玉臣,平翠枝,李金龙,李民,刘恩泽. 2015

[13]50%仲灵·乙草胺乳油对大豆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 李洪来,李德春,郑建波,王开旭,王纪良,王义生. 2013

[14]50%乙·二·扑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姜福成,徐连江,薛丽静,沙洪林,于海燕,刘涛. 2004

[15]40 g/L喹禾糠酯乳油对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宋伟丰. 2022

[16]47%三氟羧草醚·灭草松水剂对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 宋伟丰,王广金. 2020

[17]化学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防除的影响. 王玉芬,路战远,张向前,张德健,王黎胜. 2013

[18]沈阳地区三种金龟灯下种群动态. 钟涛,范唯艳,许国庆,赵彤华. 2020

[19]连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种群结构和垂直分布. 颜秀娟,李明姝,李楠,孙星邈. 2009

[20]应用霸焚、霸寅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研究初报. 孙宝宏,陈铁保,黄春艳,王宇.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