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南纪琴
作者: 南纪琴;王景雷;陶国通;肖俊夫;刘战东;宁东峰;秦安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资源;耕地资源;匹配指数;西北旱区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4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维持西北旱区水土资源开发平衡,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针对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研究现状,重新探讨了水土资源匹配的概念,提出了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计算方法,并在分析西北旱区2010年水土资源现状的前提下,计算了西北旱区各地级市及全省(自治区)水土资源匹配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由西北干旱气候核心区向东南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即灌溉农业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比雨养农业区偏大。西北旱区各地级市水土资源匹配指数以新疆吐鲁番最大,为3.08,甘肃庆阳最小,为0.02;水土资源匹配指数以新疆自治区最大,为0.56,内蒙古自治区最小,为0.18。
分类号: S27
- 相关文献
[1]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对比分析. 南纪琴,王景雷,秦安振. 2016
[2]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情景潜力研究. 南纪琴,王景雷,秦安振,刘战东,宁东峰,赵犇. 2017
[3]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李文华,成升魁,梅旭荣,刘某承,洪传春. 2016
[4]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以河套灌区为例. 南纪琴,陶国通,王景雷,刘战东. 2015
[5]施用生物炭对西北旱区有机芥蓝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王利春,李银坤,郭文忠,曲继松,马丽,杨子强. 2018
[6]芸豆新品种冀张芸1号在西北旱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 徐东旭,高运青,孔庆全,季良,王斌. 2012
[7]西北干旱区生态涵养与高质生产耦合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 刘兴元,沈禹颖,赵菏. 2017
[8]我国西北旱区农牧业综合开发潜力分析及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刘海启,王迎春. 2015
[9]退耕还林过程中旱地-林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分析-以西北旱区陕西耀州为例. 陈学渊,张春英,韩晓静,吴永常. 2021
[10]西北干旱丘陵区春小麦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杨文雄,杨长刚. 2018
[11]基于MEA-BPNN的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报模型. 崔宁博,魏俊,赵璐,张青雯,龚道枝,王明田. 2018
[12]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郝生燕,王国栋,何振富,顾娴,潘发明,邹凤轩,窦晓利,贺春贵. 2019
[13]西北旱区不同品种马铃薯薯饼加工品质特性分析. 胡新元,李梅,田世龙,陆立银,李高峰,谢奎忠,柳永强. 2018
[14]西北旱区雨养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程录平,王立刚,王迎春,刘海启,宋梓璇. 2015
[15]西北旱区马铃薯产业主粮化发展思路探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 王秀丽,徐海泉,李京虎,郭燕枝. 2015
[16]西北旱区农业遥感的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苏宝峰,韩文霆,何建强,孙世坤,陆苗. 2023
[17]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杨建莹,梁瑜珊. 2012
[18]从土地伦理的角度看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思路. 关建勋. 2014
[19]我国耕地质量量化初探. 申屠军,李青,杜勇. 1989
[20]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资源诅咒"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 曾志勇,杨明静.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耕作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氮碳的影响
作者:陈海情;张凯;黄超;王鹏飞;孟晔;安佳慧;刘栩辰;马守田;王兴鹏;刘战东
关键词:施用生物炭;耕作方式;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土壤氮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氯苯类化合物
作者:王桂珍;王金花;张飞;蒋宗园;范思艺;宁东峰
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氯苯类化合物
-
滴灌量对北疆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张钊;黄超;樊宜;郭翔;顾松华;车红兵;陈海情;刘栩辰;刘战东
关键词:春小麦;滴灌量;耗水特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
作者:张曼雪;罗厚攀;陈川;余康宁;陈太阳;黄蓉;刘战东
关键词:土壤水分;降雨;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田;作物
-
全球智慧灌溉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作者:乔冬梅;王景雷;白芳芳;刘宾;冯俊杰
关键词:智慧灌溉;农田;数据库;计量
-
黑土机械压实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天宇;周统;杨乐;马守田;刘战东;高阳
关键词:机械压实;黑土;玉米;产量;氮利用效率
-
膜下滴灌技术参数对静宁苹果园蓄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铠源;刘战东;宋永锋;张鹤;孟永宏
关键词:施肥周期;滴头间距;毛管布置方式;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