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晓波
作者: 张晓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油;脂肪酸组成
期刊名称: 黑龙江粮食
ISSN: 1007-3272
年卷期: 2005 年 04 期
页码: 31-33
摘要: 针对当前市场销售的23个品牌9种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牌大豆油和大豆色拉油、4个品牌花生油、2个品牌葵花油和玉米油、8 个品牌的芝麻油、1个品牌山茶油和1个品牌橄榄油,均符合新颁布的五种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和CODEX STAN 210-1999、CODEX STAN33的要求。
分类号: TS227
- 相关文献
[1]食用油中铅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李优琴,童宇,周黎,李荣林. 2009
[2]食用油中苯并(α)芘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 李雪,张玉,王君虹,白丽萍,朱作艺,刘军,朱申龙,沈国新,王伟. 2019
[3]食用油中掺入低价动物油脂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喆,王督,汪雪芳,喻理,马飞,张良晓,李培武. 2021
[4]离子色谱法测定地沟油和食用油中氯离子含量. 魏益华,张金艳,戴廷灿,涂田华,罗林广. 2011
[5]我国油料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雪,王督,白艺珍,喻理,岳晓凤,张文,张良晓,李培武. 2020
[6]花生在中国食物安全和农业发展中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廖伯寿. 2001
[7]茶树油清除豇豆农药残留的效果. 林丽静,程盛华,李积华,黄茂芳,唐永富,朱德明. 2013
[8]柱前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缩水甘油及其酯. 陈同强,李凯龙,曲建平,梁锋,李灿,向俊. 2023
[9]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酚类抗氧化剂BHA、BHT、TBHQ. 毛江胜,陈子雷,杜红霞,丁蕊艳,王文博,李瑞菊,李慧冬. 2006
[10]大豆天然V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赵贵兴. 2009
[11]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油中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雷鸣,欧阳华学,雷绍荣. 2007
[12]天然维生素E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赵贵兴. 2001
[13]电导法在食用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邓鹏,杜方岭,王守经,王文亮. 2008
[14]食用油安全的思考. 王晓辉. 2010
[15]食用油加热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和变化. 苏德森,陈涵贞,林虬. 2011
[16]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李静,王永,杨耀东,雷新涛,肖勇. 2016
[17]市售餐饮油中3,4-苯并(α)芘的残留水平分析. 董丽娜,杨洁,丁华,赵明明,胡定金. 2012
[18]值得开发利用的蛋白油料树种-水黄皮. 杨卫东,兰雪成,赵凤亮,张光旭,丁哲利,朱治强. 2023
[19]纳米棒状MgO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周然锋,程刚,刘丽,尹小丽,彭西甜. 2024
[20]石墨炉原子吸收在线浓缩技术测定食用油中的痕量铅镉. 杜丽娟,严红梅,邵金良,樊建麟,陈锦玉,兰珊珊,和丽忠.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稻中氟酮磺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作者:陈国峰;滕瑶;刘峰;张晓波;董见南;黄文功;兰静
关键词:氟酮磺草胺;代谢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水稻
-
连作对菊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闫烨;张晓波
关键词:菊花;连作障碍;生长;土壤养分
-
连作对菊花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闫烨;张晓波
关键词:菊花;连作障碍;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
-
草原龙胆采后生理与保鲜研究进展
作者:闫烨;李振;叶福民;张晓波;马策
关键词:草原龙胆;切花;瓶插寿命;采后生理;保鲜技术
-
草原龙胆莲座化成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闫烨;马策;李振;叶福民;张晓波
关键词:草原龙胆;莲座化;成因;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
月季抗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波
关键词:月季;抗寒性;种质资源;抗寒机制;
-
78%扑草净·乙草胺·异■唑草酮悬乳剂在春玉米中的残留水平及膳食风险评估
作者:陈国峰;贾金蓉;李雪茹;廖辉;张晓波;刘峰;董见南
关键词:春玉米;残留;扑草净;乙草胺;异■唑草酮;膳食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