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连铮

作者: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裴颜龙;傅玉清;颜清上;李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育种;~(60)Coγ射线;生物技术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1 年 15 卷 05 期

页码: 274-2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 1 991年开始 ,利用60 Coγ射线对 30个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处理 ,通过南繁北育 1 0代的个体选育 ,已育成 30余个大豆辐射品系。其中中作 96 5、中作 96 2、中作973、中作M1 5和中作M1 7产量性状表现较好。同时对大豆品质进行了筛选 ,含油量超过 2 2 %的有 3份。其中中作 397 2含油量达 2 3 52 % ,348 4粗蛋白含量在47 6 7% ;对 30个大豆品系分析了再生能力和研究了对农杆菌的敏感性 ,发现黑农35、黑农 37、Throne和中作 97再生能力较强。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裴颜龙,傅玉清,颜清上,李强. 2001

[2]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张振宇,赵星棋,王士强. 2020

[3]基于无人机载高光谱空间尺度优化的大豆育种产量估算. 赵晓庆,杨贵军,刘建刚,张小燕,徐波,王艳杰,赵春江,盖钧镒. 2017

[4]试论杂交大豆育种防控技术. 杨婷婷,张海生. 2017

[5]我国大豆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瑞军,师颖,穆志新,杨慧珍,任志强,冯瑞云. 2008

[6]国外种质在山东大豆育种中的遗传贡献分析. 徐冉,王彩洁,王金龙,陈存来. 2003

[7]开创与奠基:民国时期的大豆科学研究-以王绶的研究为中心. 李建,沈志忠. 2021

[8]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李于. 2015

[9]同工酶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刘昭军,李希臣. 2001

[10]山西省大豆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段学艳,樊云茜,卫玲,周安定. 2007

[11]美国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介绍. 卢为国,闫龙,程艳波,王曙明,吴成军,曾爱兰,陈鹏印,张孟臣. 2016

[12]国外种质对河南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分析. 王树峰,徐英,王莉. 2014

[13]热中子照射杂交后代育成的几个大豆品种. 郭玉虹. 1995

[14]国外大豆育种的现状及成果. 张瑞军,师颖,杨慧珍,任志强,穆志新,冯瑞荣. 2008

[15]~(60)Coγ射线辐照对麻黄离体细胞生长的影响. 高晓原,曹有龙,陈梅红. 2001

[16]~(60)Coγ射线辐照和EMS处理对火龙果成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邓仁菊,范建新,蔡永强,高安辉,袁启凤. 2011

[17]吸收剂量标准-安瓿型FRICKE剂量计. 李乃宁,尹道川,周云生,戴鸿贵,方兵兵,邹祖仁. 1990

[18]干香菇辐照杀虫效应的研究. 黄柳根,邓素荣,吴高珍,吴顺云. 1995

[19]切花月季无性系~(60)Co γ射线离体诱变研究. 瞿素萍,唐开学,王继华,苏艳,王丽花,张颢. 2009

[20]辐照花生离体果针组培诱变效应的研究. 申馥玉,邱庆树,王传堂,刘光臻,毕英娜,苗华荣,臧新运.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