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主要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性的鉴定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新林
作者: 郭新林;苏书文;白琪林;高合明;李健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组配方式;抗性遗传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1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235-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1997~1998年选取山西省当前推广和拟推广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采用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相结合方法,对MDMV抗性和P_1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旨为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双亲抗×抗、感×抗,其杂种F_1抗性表现显性效应,F_1病情指数0~8.2,均可达到抗病保产的目的,但感×抗必须在无病区制种才能获得成功。试验认为抗×抗是选育抗MDMV杂交种最佳组配方式,感×抗应视为过渡组配方式加以利用,而感×感,F_1病情指数31.9~37.5,产量损失严重,应禁止在病区制种与推广。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吕香玲,宋波,刘玉梅,李新海. 2009
[2]不同湿地植物及其组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杜红霞,王丽,湛景武,张德芳,张军,张怡晨. 2017
[3]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研究. 姜华,白元俊,赵延明,刘维志. 2002
[4]玉米矮花叶病研究概述. 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董民堂,孙迪. 2014
[5]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李新海,韩晓清,王振华,张世煌. 2000
[6]一个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程晔,陈剑平,陈炯. 2001
[7]部分玉米品系对玉米矮花叶病抗耐病性鉴定. 周广和,杜志强,李莉. 1998
[8]玉米矮花叶病药剂防治试验. 石秀清,王富荣,王文静,石银鹿,武爱珠. 1999
[9]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育种模式研究初报. 王宏伟,郭玉宏,张芳. 2000
[10]中玉4号对两种玉米病毒病的抗性及其生产应用. 吕凤金,丁志宽,韦春彬,姜春义,周益军,范永坚. 2002
[11]玉米矮花叶病抗性材料创新研究初报. 闫彩清,李凌雨,董民堂,王学雄,郑普山. 2007
[12]江苏玉米矮花叶病病原鉴定. 缪倩,任春梅,吴丽莉,周益军,范永坚,程兆榜. 2013
[13]田间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的相关性研究. 赵玖华,尚佑芬,路兴波,王升吉,孙红炜,杨崇良. 2003
[14]玉米田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苗洪芹,汪志和,杨彦杰,祁景乔,邸垫平. 2000
[15]一个新的抗玉米矮花叶病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定位. 席章营,张书红,李新海,谢传晓,李明顺,郝转芳,张德贵,梁业红,白丽,张世煌. 2008
[16]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苑森行,马淑文,李鹏,郑义. 2008
[17]玉米品种抗矮花叶病的介体传播研究初报. 吕风金,丁志宽,王跃,周益军,范永坚. 2007
[18]地膜覆盖对玉米矮化叶病传毒介体及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郭满库,魏接旺. 1998
[19]茄子抗黄萎病遗传的初步研究. 井立军,常彩涛,孙振久,刘文明,王武台,蔡荣旗. 2000
[20]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 王雅平,王进先,刘伊强.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蘑菇醇
作者:李晓贝;周昌艳;李健英;张艳梅;赵晓燕
关键词:食用菌;蘑菇醇;1-辛烯-3-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
-
"贵长"猕猴桃致病菌的鉴定与天然抑菌剂筛选
作者:石彬;李健英;李咏富;何扬波;冉曜琦
关键词:贵长猕猴桃;保鲜;致病菌;植物精油;抑菌剂
-
上海地产葡萄和草莓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作者:李晓贝;吴海平;赵晓燕;陈磊;周昌艳;李健英;何香伟
关键词:葡萄;草莓;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矮壮素;残留;风险评估
-
人工栽培和野生羊肚菌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范婷婷;赵晓燕;李晓贝;张艳梅;李健英;周昌艳
关键词:羊肚菌;游离氨基酸;滋味活性值;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防治芹菜上重要害虫的替代药剂筛选及其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作者:李晓贝;周昌艳;苟春林;杨静;赵晓燕;李健英
关键词:芹菜;吡虫啉;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风险评估
-
氯噻啉在青菜上的残留特性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作者:李晓贝;赵晓燕;李健英;陈磊;周昌艳;何香伟
关键词:青菜;氯噻啉;残留;大棚;露地;风险评估
-
阿维菌素·虫螨腈在青菜上的残留特性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作者:李晓贝;赵晓燕;李健英;陈磊;周昌艳;何香伟
关键词:青菜;阿维菌素;虫螨腈;残留;大棚;露地;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