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联合收获机秸秆撒布板调节方式试验与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昕
作者: 王昕;金诚谦;徐金山;倪有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麦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撒布板
期刊名称: 农机化研究
ISSN: 1003-188X
年卷期: 2019 年 08 期
页码: 127-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前,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一环,其各阶段技术均广泛引入我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其中,在秸秆切碎后的抛撒环节,国内大部分收获机型采用撒布板形式,但其调节方式单一、调节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秸秆的田间利用率和还田效果。为此,以久保田988机型为例,以撒布板抛撒位置为试验因素,设计了相应角度调节组合的田间试验,并以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为鉴定依据,分析了其撒布板角度对秸秆抛撒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手动、电动调节的撒布板角度调节机构,且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有效可行,大大提高了秸秆还田利用率,促进了能源再生利用。
分类号: S225.3
- 相关文献
[1]4LZ-1.0Q型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部件试验与优化. 钟挺,胡志超,顾峰玮,曹明珠,陈南云,王海鸥. 2012
[2]4LZ—1.0Q型稻麦联合收获机脱粒清选部件试验与优化. 钟挺,胡志超,顾峰玮,曹明珠,陈南云,王海鸥. 2012
[3]不同类型稻麦联合收获机经营经济性评价. 张宗毅,曹光乔,易中懿. 2010
[4]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2010
[5]一种新型的玉米秸秆还田机. 岳玉兰,赵洪祥,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7
[6]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7]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8]摆―摆、盖―盖、拣―拣-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 赖凤香,张志涛. 2001
[9]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0]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11]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12]2BMFJ-4型智能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制. 李维华,孙宜田,王小瑜,荐世春. 2013
[13]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14]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发展概况. 韩成伟,张岩,李时群. 2005
[15]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16]秸秆还田固碳增汇效果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3
[17]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郭海斌,冀保毅,王巧锋,赵亚丽,穆心愿. 2014
[18]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 2016
[19]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影响研究初探. 谭克均,黄国斌,夏忠敏,范成五,郭晓芸. 2017
[20]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冯晓赟,万鹏,李洁,赖欣,张贵龙.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5个黍子育成品种耐盐性鉴定
作者:郭娟;王昕;曹晓宁;陈凌;Santra Dipak K;王瑞云;乔治军
关键词:黍子;育成品种;耐盐性;农艺性状
-
提升辽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对策建议
作者:王瑾;潘荣光;王昕;隋国民
关键词:辽宁;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
木薯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王昕;符东青;李瑞梅;刘姣;郭建春;胡新文;姚远;王亚杰
关键词:木薯(Manihot esculenta);启动子克隆;基因表达;生氰糖苷
-
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4418的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作者:马骏豪;文智伟;郭笑维;王昕;刘琦;高利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g4418;毒性验证;亚细胞定位
-
基于BSA-seq法的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
作者:陈丽;孙建昌;王昕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BSA-seq;基因定位
-
宁夏优质稻育种历程、问题及展望
作者:王昕;刘炜;马洪文;贺奇;冯伟东;张益民;李虹;殷延勃
关键词:水稻;育种;优质稻;宁夏
-
270份冬麦品种(系)对光腥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作者:王昕;沈煜洋;张子豪;马骏豪;高海峰;刘太国;刘琦;高利
关键词:小麦光腥黑粉菌;抗性评价;冬小麦;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