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晓

作者: 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60-1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 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的集成模型分别进行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结果表明,5种单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综合性能,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8.48%、98.23%、98.44%、98.23%和98.01%,模型大小分别为1.55、4.96、4.42、6.97、4.19 MB,推理速度分别为106、94、84、212、94 f/s。集成模型相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ShuffleNetV2和MobileViT组成的集成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分析发现,品种误识别仅发生在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之间,并且随着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数量增多,模型对该颜色包衣种子的识别准确率有下降的趋势。

分类号: TP18%TP391.41%S513

  • 相关文献

[1]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家蚕幼虫品种智能识别研究. 石洪康,田涯涯,杨创,陈宇,粟思源,张智勇,张剑飞,蒋猛. 2020

[2]基于深度学习的葡萄砧木叶片识别研究. 潘博文,魏冰心,苏宝峰,鞠延仑,刘崇怀,樊秀彩,张颖,孙磊,姜建福,房玉林. 2024

[3]玉米果穗图像单一特征的品种鉴别力评价. 杨锦忠,张洪生,郝建平,杜天庆,崔福柱,李娜娜,梁改梅. 2011

[4]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玉米倒伏区域提取. 郑二功,田迎芳,陈涛. 2018

[5]基于3D卷积的高光谱玉米地块识别模型设计与实现. 虞豹,周蕊,李波,王克晓,黄祥. 2022

[6]基于双解码机制的田间玉米冠层图像分割及昼夜节律解析. 贾海峰,王廷超,洪小丽,舒坤良,黄帅,谭化. 2023

[7]壳聚糖配经6―BA及PP333包衣春性小麦种子的冬前效应. 许为黎,张志高. 1997

[8]壳聚糖配以6-BA及PP333包衣种子对春性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 许为黎,张志高,倪向群. 1996

[9]浸种型晚稻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贮藏安全性研究. 钟家有,王绍华,陈霞,彭志平,刘光荣,罗明晨. 2000

[10]利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提取棉花苗情信息. 戴建国,薛金利,赵庆展,王琼,陈兵,张国顺,蒋楠. 2020

[11]利用无人机提取样本点的多源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张文,王志伟,吴红芝,毕玉芬,宋雪莲,阮玺睿. 2021

[12]层状结构硫化物KSb5S8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李园园,伍美军,陈宝玉,龙潇,张斌,张军锋,杨顶峰. 2020

[13]应用可见光光谱进行夏玉米氮营养诊断. 孙钦平,贾良良,芮玉奎,陈新平,张福锁. 2009

[14]基于机器学习和可见光光谱的冬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估算. 崔日鲜,刘亚东,付金东. 2016

[15]rGO/MoS2-CN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性能研究. 杜玉海,王晓云,范增博,宋德伟,崔志军,韩中波,薛博,刘雪. 2022

[16]基于可见光光谱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研究. 崔日鲜,刘亚东,付金东. 2015

[17]一种分光型温室覆盖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 马前磊,伍纲,张义,杨其长,袁余. 2022

[18]基于主成分分析及LVQ神经网络的番茄种子品种识别. 赵学观,王秀,李翠玲,高原源,王松林,冯青春. 2017

[19]蜂蜜品种识别和掺假鉴别的研究进展. 陈晓明,初叶心,乔江涛,张红城,张根生. 2020

[20]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观赏菊品种识别方法研究. 翟果,李志敏,路文超,赵勇,王成.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