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波定位技术的流化床生物滤器研发与性能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海耿

作者: 张海耿;刘安东;徐金铖;高霞婷;张宇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TAN去除负荷;细菌群落;超声波技术

期刊名称: 渔业现代化

ISSN: 1007-9580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01 期

页码: 34-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流化床生物滤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床层增高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问题,研发了基于超声波定位技术的滤料自清洗装置.以常规流化床生物滤器为对照组(CF),研发的自清洗流化床生物滤器为试验组(EF),比较了两组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程度,研究了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结果显示:采用超声波定位技术可有效控制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程度,在150%床层膨胀率下,EF组每周的床层增高和滤料流失仅为1.8±0.3 cm和28±12 g,比CF组分别降低了500%和350%.EF组的平均总氨氮(TAN)去除负荷达到了762±164.33 g/(m3·d),显著高于CF组(P<0.05),在TAN快速降解的过程中,两组亚硝酸盐氮未出现明显的累积,水体中的溶氧质量浓度、碱度和COD浓度都出现一定的下降.EF组表层和底层滤料的细菌种群结构和丰度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主要优势细菌包括赭黄嗜盐囊菌属,Candidatus_Microthrix,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CF组表层和底层滤料的细菌种群结构和丰度的差异较大,而优势菌群的种类较为相似,主要为罗姆布茨菌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EF组的硝化螺菌属丰度显著高于CF组,说明采用超声波技术实时控制床层高度有利于氮转化细菌的富集,进而提升了流化床生物滤器运行时的水处理性能.

分类号: X172

  • 相关文献

[1]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养鱼循环水技术研究. 战培荣,刘伟,曹广斌,卢玲,范兆廷. 2006

[2]挂膜方式对流化床生物滤器启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海耿,单建军,顾川川,管崇武,张宇雷,倪琦. 2018

[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流化床生物滤器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张海耿,宋红桥,顾川川,单建军,张宇雷,倪琦. 2017

[4]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养鱼循环水育苗效果试验. 刘伟,战培荣,唐玉顺,卢玲,李桂华. 1997

[5]低温工况下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启动方式实验. 张海耿,张宇雷,宋红桥. 2015

[6]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化床生物滤器净水效果影响因素. 张海耿,张宇雷,张业韡,顾川川,宋红桥,吴凡. 2013

[7]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工艺与特性研究. 战培荣,刘伟,曹广斌,卢玲,邱岭泉,李建兴. 2004

[8]流化床生物滤器去除养鱼循环水中氨和亚硝酸盐的研究. 战培荣,刘伟,曹广斌,卢玲. 2007

[9]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的超声波鉴定. 张涛,颜世伟,庄平,章龙珍,田美平,杨金海. 2010

[10]超声波技术在和牛*荷斯坦杂交牛宰前评定中的应用. 刘文,韩永胜,赵文江,林秀蔚,李伟,黄萌,王德香,陈国旺,沈思思,张洪伟,王亚南. 2022

[11]超声波技术在肉牛宰前评定中的应用. 李娜,周振勇,闫向民,张金山,李红波,袁理星,张杨. 2014

[12]用超声波活体检测建立肉牛宰后性状的预测模型. 王淑辉,许尚忠,周正奎,淮亚红,姬爱国,高雪,陈金宝,任红艳,李俊雅,刘怀野,杨广林,祁茂彬,张利君,李波,金双勇. 2008

[13]超声波技术在养牛业上的应用. 陈金宝,王淑辉,许尚忠,高雪,任红艳,李俊雅. 2008

[14]超声波技术探测后备母牛乳腺发育的研究进展. 李媛,刁其玉,屠焰. 2017

[15]应用超声波技术快速预测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魏彩虹,李宏滨,刘涛,李善刚,杜立新. 2011

[16]运用超声波技术评估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 李梓芃,彭明,孙华,宋忠旭,李良华,彭先文. 2023

[17]刺参养殖池环境细菌群落对底质改良剂的响应. 李晓龙,李秋芬,姜娓娓,刘淮德,王晓红,宋娴丽,安鑫龙. 2015

[18]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影响的PCR-DGGE分析. 向燕,李建光,杨兴,关梅,胡世然. 2012

[19]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 赵久成,郭伊娟,吴俊,龙明华. 2014

[20]不同碳源促进污染水体氮素转化的微生态过程. 赵佩文,王新,吴逸飞,姚晓红,柳永,孙宏,葛向阳,汤江武.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