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花器挥发性物质分析及其对绿盲蝽成虫的引诱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耀发

作者: 李耀发;高占林;康云凤;党志红;潘小花;王亚欣;潘文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盲蝽;寄主植物;花器;挥发性成分;引诱作用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14 年 37 卷 04 期

页码: 95-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绿盲蝽转主迁移过程中的趋花特性,本研究采用吸附法,获得了向日葵、棉花、玉米等寄主植物花器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技术,分析并明确了其各自的主要组分及其对绿盲蝽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物花器挥发性物质对绿盲蝽雄成虫均具有较高的引诱作用,其中玉米花丝挥发物引诱作用最强。GC-MS结果表明,3种寄主植物花器挥发性组分差异较大,向日葵花器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占50%以上,棉花花器挥发物中主要成分为间二甲苯,占25%以上,而玉米花丝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综合3种寄主植物花器挥发性组分,主要包括:a-蒎烯,间二甲苯、乙酸叶醇酯和松油烯。与反-2-已烯醛、顺-3-己烯醇、苯乙醛和苯乙酮等绿盲蝽引诱物质相比,3种花器挥发物中的α-蒎烯、松油烯和乙酸叶醇酯均表现了与其基本相当的引诱效果,尤其松油烯对绿盲蝽雌成虫的引诱率达70.59%,可望应用于绿盲蝽的田间测报及防治。

分类号: S433.3

  • 相关文献

[1]绿盲蝽对寄主植物花器挥发性成分的电生理和风洞行为反应. 李耀发,党志红,安静杰,高占林,苑子夜,刘佳,袁文龙,潘文亮. 2016

[2]绿盲蝽成虫对几种寄主植物花器的趋性研究. 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潘文亮. 2010

[3]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2种盲蝽科寄主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尹海辰,李文静,许敏,许冬,万鹏. 2021

[4]棉铃虫卵对绿盲蝽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 陆宴辉. 2013

[5]绿盲蝽在棉花上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分析. 崔金杰,辛惠江. 2011

[6]不同寄主植物对绿盲蝽成虫形态发育的影响. 许秀苹,谭秀梅,王吉青,张慧妍,冷春蒙,门兴元,周洪旭. 2014

[7]不同寄主受绿盲蝽危害后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 魏书艳,肖留斌,谭永安,赵洪霞,柏立新. 2010

[8]绿盲蝽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lSP4的克隆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表达谱分析. 柏立新,张永军,肖留斌,谭永安,吴国强. 2012

[9]绿盲蝽的趋花行为研究. 陆宴辉,杨益众,吴孔明. 2011

[10]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及其为害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 潘洪生,修春丽,罗淑萍,杨益众,陆宴辉. 2018

[11]柑橘花器和种子中黄龙病菌的定量分布及应用. 宋雅琴,赵小龙,白先进,邓崇岭. 2014

[12]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五十一)草莓灰霉病新症状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谢学文,肖长坤,郑书恒,李宝聚. 2012

[13]不同品种草莓花器与花粉特征变异及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忻雅,余霞奎,李小白,余红. 2024

[14]乌龙茶品种(系)花器主要形态性状分析.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陶湘辉,陈荣冰. 2008

[15]兰州市郊苹果和梨花期低温伤害调查及救治措施. 李玉强,曹来钧. 2002

[16]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90-2花器特点及分子鉴定. 陈龙正,薛峰,单奇伟,安林海,徐海,宋波,苏小俊,袁希汉. 2010

[17]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几个茶藨子野生种花器研究. 李锋,张艳波,张冰冰,梁英海,赵晨辉,邢国杰,郑小一. 2010

[18]茶花两性结构类型的演化趋势与遗传动向研究. 郭元超. 1991

[19]不同配方诱剂对桔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李月红,张小亚,孟幼青. 2012

[20]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趋性反应. 马艳华,李雪,曹雅忠,尹姣,张帅,李克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