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立功

作者: 马立功;孟庆林;石凤梅;刘佳;李易初;刘兴龙;何长安;纪春学;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43-1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采用Ht单基因常规鉴别寄主技术,对2018、2019年采自黑龙江省39个市县的138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0、1、2、3、N、12、13、1N、2N、12N和13N号11个生理小种。所鉴定的138个菌株对Ht1、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6.1%、15.3%、9.3%和21.5%。分析2005~2019年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及变化动态规律,发现近15年黑龙江省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呈现日趋复杂化,不断有新的小种出现,从2005年的10个小种到现在16个小种均已被监测到。不同时期各小种组成及出现频率均在不断变化中,0和1号小种始终是该地区的优势小种。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及小种分布研究. 张明会,徐秀德,刘可杰,董怀玉,姜钰,胡兰. 2011

[2]玉米大斑病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明会,徐秀德,姜钰,王丽娟,曲晓丽,李慧斌. 2009

[3]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栽培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水平研究. 苏前富,闫守荣,王巍巍,李红,孟玲敏,张伟,刘影,晋齐鸣. 2012

[4]三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影响. 顾鑫. 2017

[5]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甘林,代玉立,杨秀娟,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陈福如. 2017

[6]玉米大斑病菌培养与DNA提取方法. 张明会,姜钰,徐秀德. 2009

[7]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王连生,罗畔池. 2005

[8]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孙彦铭. 2008

[9]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张永中,张谦,沈亚欧,高世斌,唐海涛,何文铸,谭君,张彪,潘光堂. 2013

[10]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11]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3

[12]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石凤梅,马立功. 2013

[13]黑龙江省北部七县市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定. 杨耿斌,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2016

[14]沙打旺毒素3-NPA的动态变化. 吴自立,李素群,王钦. 1991

[15]中国牛肉市场价格动态变化及其关联效应分析. 田露,王军,张越杰. 2012

[16]两纯系鸡胃肠道黏膜细菌16S rDNA的PCR-DGGE分析比较. 张洁,容庭,刘志昌,王刚,林海丹,贝锦龙,陈庄. 2013

[17]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 过锋,赵俊,陈聚法,陈碧鹃,刘传霞,张艳. 2012

[18]两纯系鸡胃肠道黏膜细菌l6S rDNA的PCR-DGGE分析比较. 张洁,容庭,刘志昌,王刚,林海丹. 2013

[19]不同施肥制下砂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骆晓声,寇长林,马政华,王守刚,高国华. 2009

[20]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成映波,黄秋林,杨玉珍.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