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昌伟

作者: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朱小茜;刘良云;黄义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氮素;冠层结构;光辐射特征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05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1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结果为实现夏玉米冠层结构改良和高产、稳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高粱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的影响. 王聪,胡尊艳,陈林祺,任思琪. 2017

[2]氮肥施用对稻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文静,江东国,黄正来,周晓楠,马尚宇,米璐,韩笑,王成雨. 2018

[3]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4]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云奇,陶洪斌,杨利华,祁利潘,张全国,陈鹏飞,王璞. 2013

[5]株型调控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黄收兵,徐丽娜,陶洪斌,董志强,王璞. 2012

[6]微灌条件下追肥施用方法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姚海坡,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2014

[7]吨粮田夏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氮素效应研究. 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 1993

[8]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李宗新,董树亭,王空军,张吉旺,刘鹏,王庆成,刘春晓. 2007

[9]错株种植对密植夏玉米碳氮分配的影响. 张美微,穆蔚林,郭涵潇,李川,张盼盼,何佳雯,牛军,乔江方. 2024

[10]施氮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郭丽,王广恩,李义红,史建硕,王丽英,李东晓,蒋龙刚. 2023

[11]基于高光谱的夏玉米氮含量及产量估测模型. 王甲辰,梁丽娜,王学霞,陈延华,曹兵,倪小会. 2020

[12]降雨量和氮素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赵京考,卢静,谷思玉,龚振平,温延臣. 2011

[13]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特性的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 雷逢进,温祥珍,李亚灵,李燕,李晓琦. 2009

[14]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赵海新,杨丽敏,陈书强,姜树坤,黄晓群,单莉莉,潘国君. 2011

[15]直播密度对常规早稻产量性状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张玉烛,何超. 2015

[16]水稻冠层的田间原位三维数字化及虚拟层切法研究. 石利娟,马韫韬,邓启云,李保国,郭焱. 2009

[17]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刘玉平,李瑞平,李志刚. 2010

[18]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夏士健,漆庆明. 2009

[19]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稻后期生长与生理功能的影响. 马国辉,杨令芝,肖宇,王晓玲,许凤英,吴晨阳. 2010

[20]地膜覆盖旱直播栽培对水稻产量及群体冠层特性的影响. 曾翔,瞿华香,张岳平,刘洋,陈凯林,黄泽辉,谢小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