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均平

作者: 江均平;王金静;段苍风;韩志琴;张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热稳定性;大豆;豆壳;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5 期

页码: 63-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经检测的186个我国大豆品种,种皮过氧化物酶(SBP)含量最高达1720U/g,最低为0,平均活性为285.8 U/g。根据SBP含量高低,大豆可分为高酶活与低酶活二大类型,分类临界值为100U,高酶活类约占1/3。北方大豆平均酶活性明显高于南方大豆。大豆种皮主要含一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品种间分子量相同。SBP热稳定性优异,经70℃(pH5.0)处理24 h,45份高酶活品种中有20份剩余酶活超过50%的。种皮在2~6℃贮藏10个月剩余酶活为25.5%~45.27%,种子在室温下贮藏10个月则为8.0%~24.1%。

分类号: TS214

  • 相关文献

[1]中国大豆核心种质β-淀粉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江均平,张广操,张涛,段苍风,刘章雄,邱丽娟. 2006

[2]通豆5号鲜食大豆速冻加工适宜烫漂时间研究. 陈惠,陈满峰,徐莉,冒宇翔,顾国华. 2009

[3]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处理不同大豆品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陈晨,徐鹏飞,张淑珍,王萍,吴俊江,李宁辉,范素杰,王欣,李文滨. 2010

[4]干旱胁迫下钾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颖,张明怡,韩光,王伟,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 2011

[5]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其在ELISA中的应用. 江均平,王金静,张涛,温栾,韩志琴. 2010

[6]不同年代大豆品种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 王晓慧,徐克章,张治安,陈展宇,武志海,陆静梅,杨光宇,杨春明. 2006

[7]3种进化类型大豆叶片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王晓慧,李大勇,徐克章,张治安,武志海,陈展宇,杨光宇,杨春明. 2006

[8]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在酚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江均平,王巧环. 2006

[9]醋酸杆菌乙醛脱氢酶热稳定剂的筛选. 李文,王陶,李同祥. 2014

[10]OSG胶束增溶姜黄素在果汁中的热及贮藏稳定性. 高丽,刘嘉,董楠,叶发银,赵国华. 2016

[11]抗真菌蛋白Rs―AFPs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胡新文,郭建春. 1998

[12]山羊奶营养及加工工艺特性. 陈建明,冯建忠,张居农. 2009

[13]喷雾干燥细菌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卫旭彪,武如娟,郑召君,马广,廖秀冬,张日俊. 2015

[14]UV法和UPLC法测定苦豆子总碱和苦参碱制剂光和热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王乔,常建华,吴树清,曹晓东,杨良月. 2016

[15]酶制剂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付生慧,张宏福,何瑞国. 2006

[16]纳米微晶纤维素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王钱钱,朱倩倩,孙建中,许家兴. 2014

[17]耐高温植酸酶的热稳定性评估方法分析. 王海燕,汤海鸥,王晓睿,杨禄良,刘影. 2013

[18]饲料原料对木聚糖酶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 李清峰,马向东,于锋. 2010

[19]紫茎泽兰水提物中化感物质的热稳定性初探. 赵芸,杨云海,王凯博,严晓琦,苏发武,范黎明,叶敏. 2019

[20]无机纳米粒子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祁睿格,何春霞,付菁菁,赵丽梅,姜彩昀.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