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镇刚

作者: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刘永辉;杜伟;杨文;黄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桑树品种;云桑6号;果叶兼用;化学诱变;多倍体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286-2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桑6号.在草坝镇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以农桑14号、云桑2号和湖桑32号为对照,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供试,单位面积年产叶量分别增产6.76%、8.42%和27.95%,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用云桑6号饲养的蚕区会提前8~10 h结茧;该品种桑椹大,产果量高于云桑2号,与粤椹大10相当,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四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

分类号: S888.3

  • 相关文献

[1]化学诱变育成优质高产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蜀椹1号. 黄盖群,殷浩,佟万红,危玲,李文学,郑继川,姚永权. 2013

[2]优质高产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蜀椹1号的育成. 黄盖群,殷浩,危玲,李文学,佟万红,郑继川,姚永权,李永远. 2014

[3]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杨文,杜伟,陈松,储一宁,黄平. 2018

[4]桑树新品种川桑99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黄盖群,佟万红,危玲,曾益春,代洁,刘江,姚永权,郑继川,唐清霞,刘刚. 2022

[5]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的育成. 李章宝,唐汇清,唐翠明,姚德球,艾均文,何行健,颜新培,仰勇. 2007

[6]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皖桑优1号的选育. 汪泰初,李瑞雪,王钰婷,王伟,高新文. 2017

[7]野生桑种质攀枝花1号的发现与驯化栽培试验. 张建华,王谢,计东风,胡涛,胡启华. 2018

[8]桑树品种选792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孙日彦,梁明芝,宋慧贞,樊孔彰,杜建勋,邹爱娜. 1995

[9]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对洞庭原蚕和碧波原蚕生命力及F_1卵质的影响. 胡仕叶,李开林,王文学. 2012

[10]辽育系列桑树品种比较试验评述. 吴艳,李喜升,蔡兴忱,黄桂华,林成荫. 2012

[11]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任作瑛,黄盖群,佟万红,危玲,殷浩,郑继川,姚永权,张和灵. 2010

[12]桑树品种性状与产叶量的相关性分析. 陈世良,高翔,俞秀琼,陈国华. 2007

[13]桑树低温诱导基因Wap在不同地理来源桑品种幼叶中的表达差异. 孙银苹,沈智超,雷朋,邸炳荣,刘利. 2012

[14]低成本省力化栽桑技术的研究进展. 孙日彦,梁明芝,宋慧贞,樊孔彰,王照红,杜建勋. 2000

[15]果叶两用无籽桑树品种“大10”的育成及其栽培技术. 唐翠明,罗国庆,陈训庭,肖更生,吴福泉,杨琼,吴剑安,任德珠. 2005

[16]浙江海涂围垦区适用桑树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刘培刚,林天宝,朱燕,杨升,许自龙,王金旺,吕志强,魏佳. 2022

[17]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的育成. 黄盖群,殷浩,佟万红,危玲,郑继川,姚永权,任作瑛. 2013

[18]不同桑品种饲养原蚕的效益比较研究. 李刚,李玲琍. 2009

[19]桑树体内氮、磷分布及品种间营养效率差异研究. 杨贵明,张夫道,薛秋生,武玉璧. 2003

[20]98份不同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及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刘凡,李平平,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施英,吴娱明,唐翠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