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蕉新品种组织培养中的防褐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淑媛

作者: 陈淑媛;张露;覃换玲;黄丽辉;高营营;黄天琨;王歆昕;周松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粉蕉新品种;组织培养;防褐化;培养条件;防褐剂;转接方式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23 年 69 卷 010 期

页码: 13-17

摘要: 为降低粉蕉新品种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提高组培成功率,以粉蕉新品种的健壮吸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培养条件、防褐剂种类浓度及转接方式对其外植体启动和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组培苗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启动培养阶段,6-BA浓度为 1.0 mg/L时,褐化程度最低,新芽长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Tm为32℃,转接后前 7d暗培养、后 8d光照培养条件下,防褐化效果最佳;以培养基中添加0.05 g/L 活性炭,对继代苗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将继代丛芽分割切好后,先放到无菌水中浸泡1h,再取出转接到新的继代培养基中,该转接方式的防褐化效果最明显.

分类号: S667.9

  • 相关文献

[1]大麦组织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危文波,刘仁建. 2019

[2]不同培养条件对宾王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张敏,李红,刘俊杰. 2009

[3]组培条件对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 马小萍,熊丽,王祥宁,汪国鲜,张艺萍,范穆天. 2008

[4]不同培养条件对球孢链霉菌JK-1生长及其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 宁平,郑露,黄俊斌. 2012

[5]中国黄连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Ⅰ.不同培养基、碳源及培养温度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方周伯,黄凤英,颜谦. 1991

[6]水稻稻曲病菌单孢分离技术及分生孢子培养条件优化. 何海永,陈小均,杨学辉,吴石平,王莉爽,Sopone Wongkaew,袁洁. 2011

[7]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孙兴荣,韩勇武,卞景阳. 2016

[8]植物乳杆菌R23高效增殖条件优化. 任香芸,何志刚,林晓姿,李维新,梁璋成,魏巍. 2015

[9]不同培养条件对火龙果种子萌芽的影响. 申世辉,彭志军,谢璞,王松松,马玉华. 2014

[10]银杏内生真菌No.1028的培养条件及其代谢产物对作物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 许灵波,申屠旭萍,陈宵峰,俞晓平. 2006

[11]国兰离体培养的回顾与展望. 孔凡龙,柴明良,徐晓薇. 2008

[12]放线菌K13最适培养条件及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徐斌,陈银凤,张云,魏利辉,张青,陈夕军. 2015

[13]红托竹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龚光禄,桂阳,卢颖颖,朱国胜. 2015

[14]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研究. 罗春燕,高淑敏,刘海林. 2011

[15]滑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韩冰,钟丽娟,陈超,于淼,孙丽梅,方新. 2013

[16]简易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效果. 陈辉,赵静,张津京,高君辉,冯志勇,鄢桂生. 2015

[17]植物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分析. 杜建中,王景雪,孙毅,赵志国,陈国娥. 2004

[18]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及新品种选育. 赵冰,闻凤英,王玉龙,宋连久,刘晓晖,张斌. 2005

[19]朱红栓菌培养条件初探. 王艳华,李剑梅,徐国华,韩冰,杨泽涛,李莹,朱万琴,孙立梅. 2015

[20]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快速分离及培养方法. 田晓凤,张波,罗青,李云翔.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