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虫性状与抗虫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汪若海

作者: 汪若海;李根源;宋晓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陆地棉;抗虫性;耐害性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1993 年 02 期

页码: 69-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探讨了具有单一或复合抗虫性状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对黄淮海棉区严重危害棉花的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egera)的抗性效果,并对不同抗性品系在虫害胁迫下的抗虫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茸毛性状抗棉蚜性最好,光叶抗性较差,生化抗性对棉铃虫抗性最好。由于蜜腺性状的复杂性,无蜜腺对棉蚜有一定抗性,但在田间棉铃虫自然发生条件下抗性不明显。所有具抗虫性状的品系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常规品种。培育兼抗上述两虫的棉花新品种,以多茸毛和生化抗性结合较理想。幼叶和幼蕾棉酚含量高对减轻棉铃虫危害有一定效果。利用裂区设计和平均生产力(MP)、产量损失(L)和耐害率(PP)对评价不同棉花种质的抗棉铃虫性具有一定价值。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抗虫杂交棉F_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郭香墨,夏敬源. 2000

[2]抗虫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商连光,闫勇,肖荧南,王玉美,华金平. 2012

[3]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殷剑美. 2008

[4]陆地棉低毒Bt基因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2016

[5]转Bt基因棉杂交种一、二代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王兆晓,闫芳教,崔瑞敏,耿军义,张香云. 2002

[6]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忌避性、抗生性和耐害性的测定. 刘芳,戴志一,胡国文,唐健,寒川一成. 1998

[7]2个新培育水稻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研究. 徐雪亮,肖叶青,陈大洲,胡兰香,姚英娟. 2015

[8]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黄水金,陈琼,马辉刚,秦文婧,傅强,罗举,秦厚国. 2015

[9]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黄水金,陈琼,马辉刚,秦文婧,傅强,罗举,秦厚国. 2016

[10]甘蔗种质对甘蔗蓟马的耐害性研究. 罗志明,覃伟,尹炯,李银煳,张荣跃,李俊. 2022

[11]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性的研究. 闫志利,张启星,刘国庆,王永新,王秀萍,刘亚琴,孙宇. 1999

[12]不同播种期对向日葵螟抗虫性的影响. 徐利敏,云晓鹏,李杰,赵强,杨晓,韩文清,王秀梅. 2008

[13]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杨宙,陈浩,唐微,林拥军. 2012

[14]CryIA(c)转基因结球甘蓝的抗虫性研究. 李汉霞,尹若贺,陆芽春,张俊红. 2006

[15]我国水稻抗虫性研究进展. 胡国文,刘光杰. 1991

[16]转双价抗虫基因棉花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徐泽俊,聂以春,张献龙,郭小平,吴家和. 2011

[17]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鳞翅目害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李玥仁,胡奇勇,郑宇,胡习斌,张晓俊,李本金. 2005

[18]转Bt基因玉米回交二代抗虫性鉴定. 孙君艳,孙文喜,郭文英,李富强,王荣献. 2005

[19]稻谷对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的抗性. 李宝娟,张志涛. 1990

[20]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陈洁,李桂亭,刘光杰,张磊,张新才.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