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麦后直播短季棉主要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晓丽

作者: 胡晓丽;姜艳丽;宋建中;皇甫张龙;解保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短季棉;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4 期

页码: 401-406+418

摘要: 通过对2011—2013年优异短季棉品系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比较,并分析不同年份各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晋南地区在短季棉育种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生育期缩短至105 d以内,铃大、衣分高,产量显著提高,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有的甚至达到优质棉标准;筛选出6个早熟、高产、优质的品系。有些品系个别性状(如高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长、比强度高)非常优异,可通过杂交、回交等手段将优良性状聚合,打破遗传负相关,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短季棉新品种。

分类号: S562`S512.1

  • 相关文献

[1]15个棉花早熟品系主要性状评价分析. 孙长君,吴晓东,李书涛,王子胜. 2012

[2]40份糜子资源在赤峰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应用. 张立媛,赵敏,王显瑞,刘斌,赵禹凯,杨恒山. 2013

[3]不同来源谷子种质资源材料鉴定与评价. 孙文松,李玲. 2007

[4]玉米农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钟改荣,卢保红,魏荣业,杜如珊,张广峰. 2013

[5]不同密度与缩节安用量对麦后短季棉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伶俐,杜远仿,张东林,马宗斌,谢德意. 2008

[6]短季棉品种皖棉1331S的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何团结,程福如,苏香峰. 2024

[7]基于陆地棉(G.hirsutum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 孔凡金,韩宗福,邓永胜,王宗文,王景会,申贵芳,段冰,高利英,李汝忠. 2018

[8]试论短季棉纤维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 喻树迅,黄祯茂,范术丽,原日红,王振乾,王锐. 2002

[9]K早熟不早衰短季棉品种(系)及其杂交后代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 宋美珍,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黄祯茂. 2006

[10]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李伶俐,谢德义,马宗斌,林同保,杜远仿,张东林,李志敏,台国琴. 2005

[11]黄萎病发生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刘志欣,李海山,王献革. 2013

[12]长绒陆地棉与常规品种杂交F_1代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王秀丽. 2010

[13]红叶茎枯病对棉花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赵俊兴,许育彬,赵秋菊,邢宏宜,袁娟妮. 2006

[14]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田海燕,杨相昆,孙杰. 2008

[15]27个棉花育种材料的产量及部分纤维品质差异分析. 余正军,刘少卿,余筱南. 2009

[16]AB-QTL法定位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基因和抗黄萎病基因. 李俊文,刘爱英,石玉真,邵艳华,张建宏,贾亮,王玉红,袁有禄. 2006

[17]杂交棉中棉所70后代分离群体产量品质的表型变异分析. 叶祯维,邓晓英,石玉真,李俊文,刘爱英,龚举武,巩万奎,商海红,陈婷婷,葛群,王艳玲,吴玉香,刘志,袁有禄. 2016

[18]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主要性状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马晓梅,李保成,周小凤,董承光,李生秀,王新. 2016

[19]棉花新品种冀1316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 王凯辉,耿香利,谷峰,郭宝生,刘素恩,耿军义. 2011

[20]河北省植棉区覆膜和无膜栽培对棉花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赵贵元,刘建光,耿昭,李冰,任晓微,张寒霜,王永强.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