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丽云

作者: 黄丽云;李杰;陈雄庭;张秀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非洲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8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779-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大红花品种花托为外植体,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NAA和IBA,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时,MS+6-BA10 mg.L-1+NAA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的效果最佳,培养30 d后转接到MS+6-BA2.0 mg.L-1+NAA1 mg.L-1+AD(硫酸腺嘌呤)5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的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增殖培养以MS+6-BA2.0 mg/L+NAA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为佳。生根培养是以1/2MS+IBA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的培养基最好。

分类号: S682.11

  • 相关文献

[1]非洲菊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阮颖,刘春林,郑瑞丰,郭纯. 2002

[2]非洲菊的组织培养. 王海琴,冯先桔,李丽,罗君琴. 2005

[3]利用组织培养快繁非洲菊新品系. 邵小斌,赵统利,朱朋波,汤雪燕,孙明伟. 2016

[4]非洲菊组培快繁体系的简化及成本节约. 王海琴,罗君琴,李丽. 2006

[5]贵州非洲菊主栽品种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李英,郑思乡. 2010

[6]非洲菊品种粉立新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罗福贤,郑思乡,石乐娟,李英. 2009

[7]TDZ在非洲菊组培快繁中的应用. 汤雪燕,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孙明伟,王江英,徐艳. 2015

[8]非洲菊幼花托离体培养研究. 王春彦,高年春,张效平,曹荣祥,邵和平,张宁宁. 2003

[9]非洲菊叶外植体组培中影响褐化因素及机理初探. 夏小环,王静,尹梅,陈志伟,陈善娜. 2006

[10]非洲菊单倍体移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单芹丽,汪国鲜,吴旻,吴丽芳,方洪兵,李绅崇,杨春梅. 2020

[11]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黄丽云,陈雄庭. 2006

[12]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杨光穗,谢振宇. 2003

[13]切花非洲菊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成晟,罗福来,钟定业,李智. 2016

[14]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李娜,王平,吴志刚,张玉静. 2011

[15]无蔗糖培养和不同封口膜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廖飞雄,李玲,姚翠娴,郭仲孝. 2004

[16]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杨波,康明. 2000

[17]多效唑在非洲菊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席梦利,王节萍,章静娟,赵忠霞. 2000

[18]多效唑和三唑酮对非洲菊微繁的效应. 玛依拉·艾力,廖飞雄. 2004

[19]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与快繁技术. 吕复兵,朱根发,廖飞雄,邹春萍,王碧青,李卫华. 2004

[20]LED光质对非洲菊组培苗增殖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翊,张永春,殷丽青,李青竹,杨柳燕,李心.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