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马铃薯坏疽病病原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朝慧
作者: 文朝慧;何苏琴;荆卓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坏疽病;Boeremia foveata;Phoma foveata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2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40-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通过Koch’s法则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马铃薯坏疽病进行病原鉴定。从马铃薯坏疽病标样中分离得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产生分生孢子器的腔孢纲真菌,其代表菌株GSAA-0232对马铃薯块茎具有强的致病性,用该菌接种马铃薯块茎,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坏疽病症状。该菌的培养物生成代谢物"E"(NaOH斑反应显示出特有的紫红色)。利用引物Phoma-2/Phoma-7可扩增出474bp的Phoma foveata特异条带。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GenBank登录号:JQ963624),将菌株GSAA-0232鉴定为Boeremia foveata(Foister)Aveskamp,Gruyter&Verkley。这是Boeremia foveata引起马铃薯坏疽病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分类号: S435.32
- 相关文献
[1]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王立,惠娜娜,李继平. 2017
[2]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3]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孙伟,李标,邓宽平,雷尊国. 2011
[4]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对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ides)的抗病性评价. 单玮玉,徐永清,孙美丽,柴莹,宿飞飞,孙旭红,李秀钰,李磊,李凤兰. 2017
[5]马铃薯.变个种法-采用早熟品种,一年种植两作连续几年示范,山西南北皆可. 裴荣信. 1999
[6]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7]新疆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及栽培技术. 冯怀章,沈洪飞,刘易,李江涛,邢斌德,江应红,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 2017
[8]马铃薯蛋白功能性质的研究. 潘牧,陈超,雷尊国,李怀奎,王晓丹. 2013
[9]马铃薯费乌瑞它冬种高产栽培技术. 孙伟,邓宽平,李标,雷尊国. 2010
[10]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 2012
[11]赤峰市脱毒马铃薯种薯引进与筛选试验. 张晓梅,王秀芝,孟令强,曲宝茹. 2013
[12]不同生长期的脱毒微型薯产量、性状试验研究. 周淑兰. 2009
[13]马铃薯class Ⅰ patatin基因在试管块茎形成中的功能. 司怀军,柳俊,谢从华. 2006
[14]马铃薯营养物质分配对蕾花果脱落的影响. 王俊平,门福义,宋伯符,王官茂,梁文胜,蒙美莲,郭晓燕. 2001
[15]贵州冬闲田马铃薯覆黑膜栽培模式研究. 黄团,邓宽平,彭慧元,雷尊国,李丽,李云. 2012
[16]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对不同类型缓释肥的响应. 张萌,马智黠,徐永康,张荣华,芶久兰,陈龙,周瑞荣,柳玲玲,何佳芳. 2017
[17]AMMI双标图在马铃薯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纳添仓. 2008
[18]贵州冬作马铃薯中早熟品种评比分析. 潘建梅,卢扬,陈恩发. 2016
[19]不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建明,冯君伟,郝云凤,顾敏,马俊. 2011
[20]外源基因导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黄团,李丽,雷尊国,邓宽平,李云.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甘肃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作者:荆卓琼;郭致杰;孙倩;徐生军
关键词:辣椒炭疽病;分离鉴定;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松针炭疽菌
-
灰葡萄孢菌引起的向日葵叶斑和盘腐及热胁迫对病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作者:白滨;文朝慧;何苏琴;柳利龙;张爱琴;王青
关键词:向日葵;叶斑;盘腐;灰葡萄孢菌;菌核;微菌核;假微菌核;热胁迫
-
一种豌豆根腐病菌的再鉴定
作者:何苏琴;文朝慧;白滨;刘永刚
关键词:
-
莴苣叶疫病和茎腐病的病原
作者:何苏琴;文朝慧;白滨;刘永刚;刘明霞
关键词:生菜;莴笋;球形孢子囊;嗜导管腐霉
-
黄瓜瓜类蚜传黄化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张广荣;孙述俊;文朝慧;何苏琴
关键词:黄瓜;瓜类蚜传黄化病毒;病毒病;白银市
-
青稞苗期根腐病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许世洋;李雪萍;李敏权;郭致杰;漆永红;李建军;荆卓琼
关键词:青稞;根腐病;高通量测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基于玉米膜下滴灌系统的药液扩散与除草效果研究
作者:郭致杰;张海英;李建军;徐生军;荆卓琼;吕和平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封闭除草剂;施药技术;分布规律;除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