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亚麻酸相关基因的标记与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丽君

作者: 刘丽君;薛永国;赵贵兴;张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亚麻酸;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5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油脂组分决定着大豆品质和加工特性,其中亚麻酸含量关系到大豆油加工的成本和大豆油的品质特性。以哈89016和黑河18作为杂交亲本创造遗传群体,利用BSA方法,找到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标记Satt286,根据Satt286在大豆杂交后代群体中的池子个体带型和表型性状,计算得到控制亚麻酸位点的引物Satt286与控制低亚麻酸的基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亚麻酸的位点和引物距离9.5cM;t-测验分析Satt286引物标记分组的高、低亚麻酸个体的实际亚麻酸含量,得到的平均值分别为3.91%和6.36%,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Satt286引物作为筛选低亚麻酸品种的标记是有效的。在哈89016和黑河18后代(F4)群体中挑选出亚麻酸含量最低个体13个和最高个体9个,这些个体的带型和表型性状对亚麻酸含量控制基因符合率为82%,这表明引物Satt286与控制亚麻酸的基因是真实连锁的,可以作为群体后代的筛选标记。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析了大豆哈-89016和黑河18品种亚麻酸相关基因Fad3c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发育的籽粒中,低亚麻酸品种哈-89016的Fad3c的基因转录量明显低于黑河18,证实了大豆亚麻酸Fad3c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亚麻酸含量的高低有关。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ω-3脂肪酸脱氢酶在高、低油大豆品种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刘文浩,李伟,陈相艳,戴海英,张礼凤. 2008

[2]GGE双标图法评价大豆重组自交系亚麻酸表现的稳定性(英文). 韩英鹏,孙明明,刘昊飞,赵雪,滕卫丽. 2014

[3]大豆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刘峰,吴晓雷,陈受宜. 2000

[4]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齐波,杨加银. 2017

[5]大豆抗胞囊线虫的分子标记研究. 安咏梅,王家军,李进荣,于佰双. 2014

[6]2009年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李文滨,赵雪. 2010

[7]大豆抗病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刘念析,陈亮,厉志,刘宝泉,刘佳,衣志刚,董志敏,王曙明. 2019

[8]高油大豆品种合农75油分分子标记遗传解析. 李灿东,王志新,郑伟,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郭美玲,郭泰. 2020

[9]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张雪翠,孙素丽,卢为国,李海朝,贾岩岩,段灿星,朱振东. 2021

[10]大豆生育期研究进展. 宁慧霞,常汝镇,关荣霞,刘章雄,邱丽娟. 2005

[11]大豆的孢囊线虫抗性研究新进展. 彭德良. 2016

[12]SSR分子标记在大豆原原种提纯中的应用. 曲忠诚. 2014

[13]线粒体ISSR与SCAR标记鉴定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 张春宝,李玉秋,彭宝,王鹏年,董英山,赵丽梅. 2013

[14]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颜秀娟,李楠,李明姝,孙星邈. 2008

[15]大豆生育期性状QTL定位. 王海杰,杨存义,江炳志,赵青松,陈淑珍,年海. 2010

[16]大豆油分相关分子标记的实用性分析与验证. 任海红,刘学义,朱保葛,林汉明. 2015

[17]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豆中的应用. 吴俊江. 2005

[18]国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基因挖掘利用现状与展望. 邱丽娟,常汝镇,袁翠平,关荣霞,刘章雄,李英惠. 2006

[19]大豆耐盐基因的PCR标记. 郭蓓,邱丽娟,邵桂花,常汝镇,刘立宏,许占友,李向华,孙建英. 2000

[20]大豆耐盐机理及相关基因分子标记. 郭宝生,翁跃进.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