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涵

作者: 赵涵;陈佩度;赵寅槐;马正强;刘大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苏麦3号;近等基因系;感病基因;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2 年 29 卷 10 期

页码: 894-898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小麦品种苏麦 3号高抗由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 .)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应用的抗源。为更精确地研究苏麦 3号的赤霉病抗性 ,实验用感病品种川 980为供体亲本 ,苏麦 3号为轮回亲本 ,通过不断回交和自交 ,把川 980的赤霉病感病基因导入苏麦 3号 ,创造了感赤霉病的苏麦 3号近等基因系 (S0 16 ) ,并得到以下结果 :(1)育成的苏麦 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 ,经两年多点抗赤霉病性状鉴定 ,表明该近等基因系感赤霉病感病性稳定 ,而其他形态特征、特性与苏麦 3号一致。 (2 )用RAPD、RFLP分析抗、感苏麦 3号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差异 ,RFLP分析发现该近等基因系在 2D染色体上存在差异。RAPD的随机扩增产物OPH1914 0 0 可能与近等基因系中的赤霉病感病基因存在连锁。 (3)用近等基因系验证已报道的与小麦抗赤霉病基因有关的分子标记 ,均未发现这些分子标记与导致该近等基因系抗性差异的基因有关。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斌. 2012

[2]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杜斌,崔法,王洪刚,李兴锋. 2010

[3]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其在育种中应用综述. 张红,王超楠,黄志银,李梅,闻凤英,刘晓晖,张斌. 2018

[4]水稻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近等性评价. 王晓光,季芝娟,蔡晶,马良勇,李西明,杨长登. 2009

[5]玉米近等基因系群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李杨,邹俊杰,余佳,徐宇,徐妙云,罗洪发,王磊. 2019

[6]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邢跃先,吴凤新,蔡鑫茹,孙志超,夏远峰,晁青,徐明良,檀国庆. 2011

[7]利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QPM近等基因系. 白鹏飞,张世煌,张德贵,李新海,赵刚,陈岩,李明顺,董金皋. 2011

[8]家蚕抗浓核病近等基因系及其RAPD分子标记. 贺一原,何斯美,鲁成,向仲怀. 1999

[9]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英文). 邢跃先,吴凤新,蔡鑫茹,孙志超,夏远峰,晁青,徐明良,檀国庆. 2011

[10]利用RGA-PCR方法进行水稻抗瘟基因分子标记. 陈夕军,周益军,徐敬友,范永坚,童蕴慧. 2004

[11]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与定位. 郭艳萍,张改生,程海刚,朱展望,张龙雨,牛娜,马守才,李红霞. 2009

[12]适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一种A-PAGE方法. 高崇婧,张延滨,李集临,姜焕焕,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0

[13]基于性状和分子标记的小麦抗旱近等基因系的分离. 董建力,白海波,朱永兴,吕学莲,王娜,李树华. 2016

[14]2种遗传背景下小麦Wx近等基因系面粉及面制品色泽研究. 张晓,王灿国,别同德,于春花,赵芸. 2011

[15]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韩玉洲,张勇,杨阳,顾正中,吴科,谢全,孔忠新,贾海燕,马正强. 2021

[16]小麦2+12和5+10亚基近等基因系间面粉品质差异的研究. 张延滨,辛文利,孙连发,肖志敏,祁适雨. 2003

[17]环境条件对“龙麦15”2+12和5+10HMW-GS近等基因系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张延滨,辛文利,孙连发,张春利,赵海滨,宋庆杰. 2002

[18]一对普通小麦姊妹系及其衍生的HMW-GS近等基因系中Glu-A1位点1和2~*亚基对烘烤品质的影响. 张延滨. 2001

[19]龙麦20小麦品种中7+8~*亚基和17+18亚基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差异. 张延滨,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08

[20]干旱胁迫对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彦会,马晓,张子山,郭军,李月楠,梁英,宋健民,赵世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