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代希茜

作者: 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张亮;王铁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优化方案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28-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2+147 013株/hm~2(A)、63 068株/hm~2+147 116株/hm~2(B)、64 059株/hm~2+145 077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2+149 852株/hm~2(A)、61 499株/hm~2+151 807株/hm~2(B)、62 762株/hm~2+147 108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2、经济产值≥24 000元/hm~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分类号: S513`S565.1

  • 相关文献

[1]夏玉米水肥耦合及其优化方案. 刘安能,孟兆江,刘祖贵. 2004

[2]杂交油菜“黔油22号”高产制种模式研究. 代文东,黄泽素,曾兵,唐容,李德珍. 2012

[3]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黔油28号配套高产栽培措施的模拟优化. 王璐璐,饶勇,李超,杨斌,肖华贵. 2012

[4]协优46亩产超500公斤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许德海,禹盛苗,宋祥甫,荣绛平. 1992

[5]玉米调亏灌溉效应及其优化农艺措施. 刘安能,孟兆江. 1999

[6]东北西部半干旱区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 李文,王鑫,刘迎春,温暖. 2010

[7]西瓜整枝密度与氮磷交互数学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研究. 郭松,刘声锋,于蓉,田梅,李程,王志强,董瑞. 2015

[8]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 郭松,刘声峰,于蓉,王志强,田梅,董瑞. 2013

[9]杂交油菜黔油14号栽培模式研究. 黄泽素,杨晓容,钟永先,代云新,谭群英,冯桂珍,金玉荣,代文东,赵伦学,余其丽,李德珍. 2006

[10]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综合农艺措施产量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唐胜,李文才. 1992

[11]晋东南地区旱地春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凌碧莹,孙世贤. 1993

[12]景谷蔗区春植甘蔗高产优化模式栽培技术研究. 吴正昆,张跃彬,刘少春,唐永芳,李启平,付天顺,胡丛新. 1998

[13]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赵国臣,李亚峰,郭唏明,周舰. 2002

[14]肥料与生长调节剂对甜菜产质量影响的数学模型. 李文,王鑫,温暖,李万军,孙恩博. 2012

[15]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 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 1990

[16]两系杂交稻两优211丰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罗德强,周维佳,谌生慧,江学海. 2006

[17]陇椒一号丰产栽培密度以及施肥的数学模型研究. 程鸿,王兰兰. 1996

[18]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19]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20]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