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立体休闲技术改土增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菊

作者: 王秋菊;刘峰;高中超;贾会彬;张劲松;张春峰;常本超;姜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作物;物理性质;产量;黑土;立体休闲;连作障碍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06 期

页码: 100-10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打破犁底层障碍,消减连作障碍,分别在轮作和连作的黑土上采用分层深耕犁将0~20 cm耕层土与>20~40 cm下层土进行转换,以达到休闲表层土壤的目的。采用大区对比法连续2年调查改土后效果。结果表明:第1年、第2年立体休闲处理较对照组未改土,0~40 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分别降低0.05、0.11 g/cm~3;通气系数分别提高14.97×10~(-2)、16.69×10~(-2) cm/s;而饱和导水率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3.14×10~(-3) cm/s,第2年提高了10.95×10~(-3) cm/s;抗剪强度较对照组第1年降低了0.72 kPa,第2年提高了0.82 kPa;土壤平均含水率提高分别提高4.07%、4.95%;温度分别提高0.78、0.13℃。立体休闲后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降低、下层土土壤肥力增加。在轮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后第1年马铃薯和甜菜分别减产5.63%和3.06%;第2年玉米和马铃薯分别增产5.20%和27.00%。在大豆连作条件下,立体休闲区植株干质量平均比对照提高7.63~7.82%;根干质量提高7.61%~13.41%;根长增加4.42%~6.26%;单株荚数增加18.83%~20.71%;株粒数增加幅度为32.43%~37.21%;根瘤数每株增加1.46~5.15个;产量比对照增加3.09%~22.38%。

分类号: S28

  • 相关文献

[1]盐化草甸土和黑土型水田土壤连续深耕改土效果. 王秋菊,刘峰,焦峰,孙兵,郭中原,常本超,张劲松,高中超,姜辉. 2017

[2]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3]深旋松耕作法对华北缺水区壤质黏潮土物理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雪,逄焕成,李轶冰,任天志,董国豪,郭智慧,王湘峻. 2013

[4]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土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强,窦森,焦云飞,彭畅,张秀芝,高纪超,朱平,高洪军. 2022

[5]生物质炭基肥料及作物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黄庆,刘忠珍,朱根发,魏岚,黄连喜,李翔,黄玉芬,陈伟盛. 2021

[6]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李中阳,齐学斌,樊向阳,吴海卿,杜臻杰,李平,吕谋超. 2015

[7]双季稻机插育秧床土选择试验. 张结刚,张美良,王璠,潘晓华. 2016

[8]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刘峰,焦峰,常本超,姜辉,宫秀杰. 2019

[9]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对土壤的影响. 丁海君,韩国栋,王忠武,赵和平,张睿洋,张新杰. 2016

[10]深翻结合心土与不同改土物料混合改良白浆土的效果. 朱宝国,张春峰,贾会彬,孟庆英,王囡囡,张立波,匡恩俊,王庆胜,刘俊刚,高雪冬. 2018

[11]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肥及作物的响应. 丁建莉,姜昕,关大伟,马鸣超,赵百锁,周宝库,曹凤明,李力,李俊. 2016

[12]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与作物连作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吕丰娟,肖运萍,魏林根,汪瑞清,袁展汽,林洪鑫,刘仁根. 2016

[13]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2021

[14]有机质对典型铜锌污染土壤自然修复过程的影响. 吴曼,刘军领,徐明岗,张文菊,武海雯. 2011

[15]栗钙土钙积层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段玉,胡景辉,张君,姚俊卿,郭瑞丽. 2013

[16]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李磊,樊丽琴,吴霞,张永宏. 2019

[17]麦秸覆盖还田对大豆耕层物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吴宗声,徐彩龙,李瑞东,徐一帆,孙石,韩天富,宋雯雯,吴存祥. 2023

[18]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物理性质. 郑圣先,廖育林,谢坚,吴小丹,向艳文. 2010

[19]豆麦轮作下连续施肥和麦秸还田对大豆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李婧阳,刘鑫,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凯,姜辉,常本超. 2021

[20]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的连作障碍及防治措施. 郭晓冬.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