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等中药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石浩

作者: 石浩;王仁才;庞立;王琰;卜范文;何小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中药;提取物;耐贮性;贮藏效果;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50-2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效果,为其绿色采后保鲜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0.8 mg·mL-1中药提取物分别处理好果和病果,实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药剂处理组、对照组、菌+药剂处理组和菌处理组。贮藏在(4±1)℃冷库中,每10 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两类果实经提取物处理均可(1)延缓果实软化、降低果实失重率、提高果实好果率,如贮藏80 d时,4组好果率分别为86%、65%、70%、6%。(2)延缓果实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以及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在贮藏前期的增加,例如在贮藏10 d时,4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233.71、204、175.19、130.62 mg·100 g-1。(3)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SOD酶、CAT酶和POD酶的活性,抑制或降低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4)延缓呼吸和乙烯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以及降低其呼吸、乙烯释放量,例如菌处理组果实在贮藏20 d时乙烯释放量达到峰值(2 440.36nmol·kg-1·h-1),而其余3组在第30天时才达到峰值,此时药剂处理组最低,仅为1 939.61 nmol·kg-1·h-1。采用转录组分析,各组果实代谢通路的转录水平与所测定理化指标基本一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猕猴桃耐贮性,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变化规律与测定结果的变化规律一致,每个处理均得到2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55%左右,主要体现果实体内一系列生化指标,总体上呈现"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主成分2贡献率为40%左右,主要体现在果实体内个别生化指标出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菌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效果最差,对照和菌+药剂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效果一般,药剂处理组果实耐贮性最佳,中药提取物有利于提高果实的耐贮性,是一种较好的植物源防腐保鲜剂。

分类号: S663.4

  • 相关文献

[1]增大猕猴桃果实的措施. 周润生. 2000

[2]酥李常温保鲜贮藏试验研究. 韦茜,杨飞,张荣,郑伟,杨再英. 2014

[3]1-MCP处理对‘凉香’苹果耐藏性的影响. 姜孝军,伊凯,刘志,吕天星. 2013

[4]怎样提高果蔬贮藏效果. 张道辉. 1994

[5]柔性气调库中CO_2浓度对沾化冬枣果实品质和耐藏性的影响. 薛云东,黄永红,杨娟侠. 2007

[6]柔性气调库中CO_2浓度对红灯樱桃果实品质和耐藏性的影响. 黄永红,薛云东,杨娟侠. 2007

[7]柔性气调库中的CO_2浓度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 黄永红,耿忠义,杨娟侠. 2007

[8]自发气调包装秀丰梨的贮藏保鲜效果. 杨雪梅,王晓芳,王淑贞. 2016

[9]自制壳聚糖保鲜纸对鲜杏贮藏效果的影响. 赵晓梅,张谦,徐麟,刘路,邹淑萍,过利敏,阿布来克. 2010

[10]不同贮藏条件对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王亮,李超,张立新,赵猛. 2018

[11]不同保鲜处理对红乳葡萄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张攀先,张平,尹川,农绍庄,刘霞. 2015

[12]紫外线处理对新疆哈密瓜贮藏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王静,张正红,李红敏,雷用东. 2018

[13]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许奇志,陈秀萍,邓朝军,蒋际谋. 2019

[14]晋北地区农户马铃薯贮藏窖改造与贮藏效果试验. 杜培兵,范向斌,白小东,张永福,杨春,齐海英,王兴涛,毛向红,朱智慧,陈云,岳新丽. 2019

[15]我国蔬菜贮藏保鲜研究面临的任务. 陶辛秋,陈秀华. 1987

[16]保鲜剂对阿克苏灰枣贮藏效果的研究. 张婷,车凤斌,艾尔麦克,胡柏文,李萍,潘俨. 2010

[17]柱花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效果及其遗传稳定性. 邹冬梅,郭素霞,潘永波,蒋昌顺. 2015

[18]不同摆放方式对木薯种茎贮藏效果的影响. 张树河,李海明,李和平,林霜霜,潘世明. 2016

[19]剑麻提取液对台湾青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张鲁斌,常金梅,詹儒林,吴晓燕. 2015

[20]温度对红菜薹贮藏效果的影响. 陈学玲,俞静芬,关健,何建军,凌建刚,康孟利,梅新,施建斌,邱正明,聂启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