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保健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黎玉琼

作者: 黎玉琼;陈茂良;于有利;高海慧;赵正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兽医保健技术;奶牛;产后疾病;生产性能;调查研究

期刊名称: 中兽医医药杂志

ISSN: 1000-6354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84-88

摘要: 研究中兽医保健对奶牛产后疾病及生产性能的影响。2019~2021年连续3年对宁夏某奶牛养殖场产后奶牛使用同一中兽药保健方案后,对奶牛产后疾病、泌乳性能、情期配种及犊牛60 d死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2019年相比,2021年该场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由14.80%降至5.70%,产后60 d疾病发病率由42.80%降至10.80%,其中消化道疾病发生率由11.10%降至1.00%,犊牛60 d死淘率由5.44%降至3.85%;2021年成母牛受胎率提高至46.97%,头均耗精支数下降1支,首次参配母牛受胎率提高至56.08%,头均耗精支数下降0.6支;2019~2021年经产牛与新产牛高峰奶量与持续力呈阶梯状增高和延长,新产牛和高产牛干物质采食量呈阶梯状升高;2019年所有参配母牛受孕配次最多为8次以上,2021年配次降低为5次,所有参配母牛受孕;与2019年相比,2021年奶牛产后首配受胎率由41.19%提高至56.51%,成母牛产后21 d配种率和受胎率分别提高至82.25%和37.33%,后备牛产后21 d配种率和受胎率分别提高至72.18%和42.78%。说明中兽医保健方案可降低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犊牛死淘率、受配母牛头均耗精支数及受配次数,提高母牛配种率和受胎率,并显著降低集约化奶牛场养殖成本。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效果. 刘镜,何光中,张晓可,何金平. 2011

[2]奶牛卵巢囊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肖银霞,许晓玲,白佳桦,冯涛,黄正,刘彦,侯振中. 2015

[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围产期奶牛健康状况的影响. 姜士凯,孙鹏,卜登攀,赵小伟,张鹏,王林枫. 2013

[4]日粮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马冬梅,苗树君,马树东. 2008

[5]康奶宝(Power-cell)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大程,程艳,卢德勋. 2007

[6]高活性生物蛋白酶(Power-cell)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大程,程艳,卢德勋,金贤旭. 2007

[7]从营养角度降低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姜军,赵德兵,雒自全,马志鹏,谈飞,黄洁. 2011

[8]脂肪类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红敏. 2013

[9]饮水温度对高温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军峰,高玉鹏,穆淑琴,王文杰,张斌,路超. 2008

[10]热应激对奶牛采食、消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温雅俐,杜瑞平,高民,姚焰础,马燕芬,肖融. 2013

[11]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富马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春华,高艳霞,曹玉凤,李秋凤,李建国,张新同. 2010

[12]不同成分卧床垫料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分析. 杨秀梅,安志民,孙照勇,何鑫淼,陈赫书,冯艳忠,赫兰保,刘建河,刘中珊,曲大鹏,李凤兰. 2019

[13]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徐腾腾,张腾龙,王丽芳,吕可欣,敖长金. 2019

[14]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连生,王典,王有月,陈雅坤,卜登攀,刘威,郑琛,郭江鹏. 2018

[15]内源酶激活剂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童雄,李大刚,闵力,李平,胡斌,孟繁明,王刚. 2019

[16]亚麻酸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旭东,邵丽霞,李东平,汪海峰,茅慧玲,王翀,华卫东. 2017

[17]日粮中添加藜麦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郝怀志,董俊,杨发荣. 2019

[18]不同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王栋才,周恩芳,张元庆,姜树珍,武小平. 2018

[19]奶牛非饲草来源纤维营养研究进展. 吕佳颖,王二旦,郝阳毅,李胜利. 2021

[20]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马峰涛,单强,金宇航,李洪洋,高铎,孙鹏.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