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嘉德

作者: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马明生;雷康宁;郭宏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APSIM模型;施氮深度;降雨年型;变异系数;可持续性指数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247-2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氮肥深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但施氮深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探讨施氮深度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决定系数(R~2)>0.9、模型有效性指数(M_E)>0.8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0.2,表明该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拟的麦田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收获期土壤剖面含水量的NRMSE分别为0.05~0.07和0.13~0.29,表明该模型基本能够较准确模拟麦田土壤水分变化。氮肥深施增产效应在丰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与干旱年相比,相同施氮量下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可提高农田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对农田生产力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有助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和施氮量与产量交互关系表明,丰水年和平水年拟合关系较好,R~2分别为0.76 (P<0.05)和0.61 (P<0.05),丰水年和平水年增加施氮深度至约20~23 cm可获得潜在最高产量。干旱年R~2为0.29 (P>0.05),增加施氮深度对干旱年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麦在区域尺度优化施肥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对旱作冬小麦后茬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APSIM模拟. 杨轩,谭广洋,沈禹颖. 2013

[2]基于APSIM模型的新疆春播中晚熟玉米最适播期研究. 许红根,陈江鲁,张镇涛,明博,谢瑞芝,李少昆,王克如,刘朝巍,侯鹏,张万旭,杨京京,张方亮. 2018

[3]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玉米施肥类型及氮肥用量研究. 金志强,孙东宝,王庆锁. 2024

[4]施氮深度对成龄梨树生长及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孙明德,武阳,姜春光,赵艳艳,田海青,刘军,刘松忠. 2017

[5]施氮深度对‘黄金梨’树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武阳,孙明德,刘军,田海青,王文娟,刘松忠. 2017

[6]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段文学,于振文,石玉,张永丽,赵俊晔. 2013

[7]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黄兴成,石孝均,李渝,张雅蓉,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2017

[8]长期施肥对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 黄学芳,王娟玲,黄明镜,赵聪,刘化涛. 2018

[9]基于碳足迹角度的中国小麦生产可持续性评价. 王钰乔,赵鑫,王兴,刘胜利,刘洋,张海林. 2018

[10]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黄兴成,杨叶华,李渝,刘彦伶,张雅蓉,朱华清,熊涵,蒋太明. 2023

[11]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黄晶,刘淑军,张会民,王晓辉,高菊生. 2016

[12]长期施肥下褐土生产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陈延华,王乐,张淑香,任意,李春花,徐明岗,赵同科. 2018

[13]基于作物-水模型的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杜建民,周乾,王占军,俞鸿千,季波,蒋齐. 2020

[14]基于CROPWAT模型的哈尔滨地区26年大豆生产水足迹变化研究. 徐猛,金梁,魏丹,殷大伟,李玉梅,王伟,张久明,胡军祥. 2019

[15]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2013

[16]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与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梦,张垚,葛均筑,周宝元,吴锡冬,杨永安,侯海鹏. 2023

[17]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戎亚思,李国强,张杰,张建涛,王猛,郑国清,冯伟. 2023

[18]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张永泉,尹家胜,王丙乾,刘奕,李永发,李建兴,白庆利. 2009

[19]芝麻饼粕的综合品质分析及各重要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余琼,郑永战,汪学德,侯利霞. 2016

[20]测定喷多收中α-萘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士忠,白清云,王继军.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