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蒙小玉

作者: 蒙小玉;黄欣艳;乔光;冯建文;吴亚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湖北海棠;离体快繁;植物生长调节剂;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外植体消毒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10 期

页码: 100-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建立苹果砧木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为苹果砧木苗的周年供应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湖北海棠幼嫩春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BA)浓度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筛选最适合其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结果】湖北海棠幼嫩春梢带芽茎段经消毒处理后接种至MS+6-BA 2 mg/L+NAA 0.1 mg/L+GA3 0.3 mg/L培养基上,其萌芽率为77.78%;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增殖系数为8.13;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0.4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生根率为97.78%,平均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为3.28条和3.35 cm;生根培养30 d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85.27%。【结论】湖北海棠的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4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该组培快繁体系可有效控制湖北海棠的玻璃化现象,提高其增殖率和生根率。

分类号: S661.1

  • 相关文献

[1]平邑甜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黄欣艳,蒙小玉,冯建文,乔光,吴亚维. 2024

[2]突尼斯软子石榴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陈延惠,刘丽,李洪涛,胡青霞,陈海燕,李东伟. 2010

[3]花毛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白艳荣,蒋亚莲,王进英. 2021

[4]腊花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白艳荣,蒋亚莲,王进英. 2022

[5]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螃蟹甲技术. 曾钰婷,刘正玉,王敬龙,朱磊,卫华. 2009

[6]土田七茎尖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潘梅,黄赛,杨珺,戚华沙,符瑞侃,王景飞,吕德任. 2017

[7]西藏大白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张腾龙,谭大明,傅强,赵凯歌,刘秀群. 2024

[8]3个栝楼主栽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韩飘,储转南,彭星星,熊瑞,梁华,李卫文. 2024

[9]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邓衍明,秦紫艺,陈双双,邱帅,冯景,高凯,齐香玉,陈慧杰. 2023

[10]湖北海棠MhWRKY4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罗昌国,乔玉山,渠慎春,张计育,王三红. 2013

[11]湖北海棠5A基因进化与表达分析. 罗昌国,乔玉山,张计育,薛华柏,高志红,渠慎春,章镇. 2011

[12]湖北海棠无融合生殖遗传分析与胚发育模式研究. 杨锋,孙建设. 2015

[13]湖北海棠植物络合素合酶MhPCS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姜倩倩,孙晓莉,曹慧,邹岩梅,束怀瑞. 2013

[14]湖北海棠MhWRKY40b在几种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罗昌国,渠慎春,张计育,王三红,乔玉山,张仕杰,刘丹,章镇. 2013

[15]湖北海棠病程相关蛋白MhPR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张计育,渠慎春,薛华柏,高志红,郭忠仁,章镇. 2012

[16]湖北海棠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冯慧祥,崔春,刘鹏展,相欢. 2023

[17]矮化型湖北海棠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 邱文明,何秀娟,徐育海. 2014

[18]部分湖北海棠种质的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张靖国,胡红菊,徐育海,罗正荣. 2009

[19]湖北海棠种内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 郭大勇,徐育海,张靖国,罗正荣. 2009

[20]湖北海棠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郭大勇,罗正荣,徐育海,张靖国.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